

国内首座万吨级再生水厂-高雄凤山厂第1期再生水厂上月22日落成启用后,包括台中市的福田、水湳与丰原、台南市的永康与安平,及高雄市的临海等6处再生水厂建置案,也将陆续推动。
经济部水利署表示,上述7处再生水厂总经费186.63亿元,完工后,预计民国112年可供应每日30.1万吨的再生水。
由经济部、内政部及高雄市政府共同推动兴建高雄凤山厂第1期再生水厂完工后,每日供应临海工业区2.5万吨的再生水,等凤山厂第2期再生水厂108年8月完工后,每日供应再生水可再增至4.5万吨。
除了凤山再生水厂外,全台还有6座再生水示范厂持续推动中,包括台中新的福田再生水厂兴建案,完工后,可供应台中港工业专区的再生水。
台中市水湳及丰原等2座再生水厂兴建案,未来可供应中科台中园区厂商;台南市的永康及安平等2座再生水厂兴建案,可供应南科台南园区;高雄市的临海再生水厂兴建案,可供应临海工业区。其中,临海案及永康案已公告招标选商,预计107年底可完成签约,108年6至8月可陆续开工。
台中福田及台南的安平再生水厂兴建案,也将进入招标阶段;至于台中的水湳案及丰原案持续规划、评估中。
水利署表示,国内推动再生水厂的水源,包含1.公共污水处理厂放流水回收利用、2.工业区废水处理厂放流水回收利用、3.工业用水大户废水自行回收利用,及4.民生用水大户污水自行回收利用。
根据水利署民国105年调查资料显示,国内再生水利用量,每日51.7万吨,相较于103年成长约22%。
惟再生水利用量主要仍集中在工业用水大户废水自行回收利用量,约占总利用量88%,主要是因为过去环评法规及用水计画审查要求,以及工业用水大户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缺水风险,及减少废水排放成本等,因而提升工厂用水回收率。
不过,水利署强调,公共污水处理厂放流水,具有水质单纯且稳定的特性,其水量大、水质已符合放流水的标准,具有高度再生利用潜势。
目前国内公共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平均每日约300多万吨,但回收再利用量仅3.9万吨,具备高度开发潜力,因此,公共污水处理厂放流水回收利用,将成为国内现阶段再生水利用推动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