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完善水源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2  浏览次数:455

上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流域上游污染和水上航运事故污染等因素,造成全市供水水源将长期面临一定的风险。尽快完善水源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确保这座特大型城市供水水源长治久安,已刻不容缓。

上海供水水源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上游和长江口,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黄浦江上游、长江口陈行、青草沙以及在建东风西沙等四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10多年来,各方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综合措施,在供水水源安全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增加了长江水源在城市供水中的比例,基本形成了“两江并举、多源联动”的供水格局。2009年成立的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联席会议也将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事项纳入其中。但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各地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碍,尤其在处理跨省界的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上,虽然流域机构出面作了一定的协调,但成效还有待提升。比如上游来水污染造成本市水源地水量水质难以完全保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结合上海城市供水水源的实际,建议建立系统完善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控制技术方案,做好应急处置,使污染事件发生的几率和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在水源安全保障上各机构之间权力分散、职责交叉、互相牵制,影响了水源安全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建立区域协调机构,搭建水资源水环境事务协调平台。

水源保障需要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通力配合的综合措施才能奏效。建议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资料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

在生态环保方面,上游下游、各个地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意识到“每一个上游地区,都是上上游的下游”。因此,建议尽快建立省市边界水源地风险评估和联防机制,流域上下游政府应系统全面评估长江流域、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污染风险源。同时,建立治理激励机制,实施合理的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