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媒体在调查中发现,按国家标准,水质106项检测为半年做一次。兰州3月初检测结束后,下一次检测应是半年后的9月份。之所以4月10日又进行检测,是因为威立雅的实验室要给周边区县自来水做106项检查,而这检查无论多少样本都会耗费同样的实验耗材。于是,兰州威立雅也对自己的管网自来水取样检测,结果检测出了苯含量超标。
兰州水污染居然是偶然检出,否则,市民很有可能再喝半年的污染水。这一情况说明当前水质检测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教授指出,水质问题不应仅由政府规划和监管,更应该利用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但现在基本上是由自来水厂自检自测。水质检测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亟需引入市场机制。
傅涛解释,引入第三方市场机制,是指在整个检测治理过程中,政府应与专业服务公司形成合同关系,将检测治理交由其完成,而非由专家、学者或官员作简单判断。在目前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政府运作效率太低,可能花钱多,效果却不显著。不止是水质检测,很多环保治理、检测工作都应该由第三方来完成。
傅涛认为,水质检测管理的另一大问题是没有很好动员社会参与监管,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而其原因是信息不够公开:“如果不让老百姓知道哪里有排污点、水的排放是否超标、哪里规划了一个化工厂,提倡公众参与就是伪命题。”
傅涛强调,对于水质监管这类公共服务,公众拥有参与权,而参与的基础是知情权。只有信息公开,才能把目前只有专业人士才会关注的问题变成公众共同关注、讨论,提出解决办法的社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