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省政府从生态文明,美丽陕西的战略布局出发,早在2011年及时启动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果断提出“铁腕治污”,实现渭河三年变清。今年是三年变清的关键年,省人大常委会紧盯省政府及沿渭各级政府的治污举动和水质变化,多次开展明察暗访,为渭河治理鼓劲加力。
横穿关中512公里的渭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陕西64%的人口,集中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然而,近年来,由于渭河流域工业污染突出、生活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以及生态基流不足等,使渭河几近成为关中地区的纳污渠,渭河带给两岸更多的是叹息。
今年4月、8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和环资工委主任李健伟以及省环保厅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一起,从陕甘交界渭河入陕的甘肃天水牛背国家水质监测站到渭南潼关渭河入黄监测站,对我省沿渭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工业和生活排污口、水质自动监测站等进行了全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