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安徽“十二五”投资1210亿元治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7  来源:中新网  作者:成展鹏  浏览次数:484
  记者日前从安徽水利厅获悉,“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规划总投资1210亿元,全面实施“水利安徽”发展战略,确保防洪、供水、粮食和生态安全。同时开展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将完成18万居民迁建安置任务,以保障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安居与发展。
  淮河全长1011公里,上游河南段落差高达174米,每遇洪水便奔驰而下,冲向中游;而中游安徽段全长430公里,落差16米,因落差低,河道走势平缓,泄洪能力差,最易漫滩决口,酿成洪灾。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从1952年起,60年来,中国安徽人一直在治理淮河,但淮河依旧连年水患不断。1991年淮河大水,安徽省夏秋两季作物受灾面积是达到7537万亩,绝收2393万亩,受灾人口4400万人,因灾死亡556人,受伤13018人,倒塌房屋156.68万间,各项直接经济损失275.3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
  安徽水利厅官员表示,安徽省目前居住在淮河行蓄洪区及滩地的群众有70万人。安徽省将以外迁、保庄圩安置等形式,逐步将行蓄洪区及滩地内居住人口迁到安全区域。“十二五”期间完成18万人口的迁建安置。安徽省淮河流域移民迁建安置工作就是要将一部分长期生活在低洼地,饱受水患灾害的群众迁移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又使行蓄洪区按计划正常运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据介绍,淮河干流现有行蓄洪区20余处,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遇到大洪水的时候,为保证沿淮重要城镇和工矿企业安全,淮河干流就会启用这些行蓄洪区行洪、蓄洪,因此这些行蓄洪区在防御历次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