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县自2005年全面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以来,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建设养畜、草原鼠害防治等建设工程,总投资达1.5亿元。
据悉,生态效益方面,黑土滩治理第二年的出苗密度达到70%以上;退牧还草围栏禁牧草场植被恢复明显,超载牲畜由项目实施前的120%达到畜草平衡;通过鼠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鼠虫害的蔓延趋势,草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通过对天然草原的阶段性禁牧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保护,有效抑制了源区河流的含沙量,防止了土壤沙化,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通过移民搬迁、减畜禁牧、补播黑土滩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的实施,全县300多万亩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保护,生态系统径流调节功能有所上升,三江源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据悉,生态效益方面,黑土滩治理第二年的出苗密度达到70%以上;退牧还草围栏禁牧草场植被恢复明显,超载牲畜由项目实施前的120%达到畜草平衡;通过鼠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鼠虫害的蔓延趋势,草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通过对天然草原的阶段性禁牧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保护,有效抑制了源区河流的含沙量,防止了土壤沙化,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通过移民搬迁、减畜禁牧、补播黑土滩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的实施,全县300多万亩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保护,生态系统径流调节功能有所上升,三江源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