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显得稀松平常。但是,这一天对于李传科来说,却意义非凡。今年,他所负责的“500”扬水工程建设项目,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在这一天试通水成功,顺利实现向米东区供水。
李传科是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工程建管部的一名工程师,他所在的部门,担负着水业集团乃至全市水业基础工程的建设。为了改变首府工程性缺水的现状,改善市民用水环境,近两年,乌鲁木齐水业集团大力推进水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参与建设的每一项工程,李传科都倾注了心血。
受乌市水资源“南北差异”影响,乌市城北片区及米东区长期面临着用水紧张问题。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500”扬水工程建设,解决上述区域的供水问题。逆地势供水,这在乌鲁木齐水业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要在今夏用水高峰期发挥作用,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对设计、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很高的要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开始,李传科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他和所有负责这项工程的同事们一起日夜在工程点上奔忙。
19日晚11点半,看着潺潺流水从“540”地位水池缓缓流进“760”高位水池,李传科和为这个工程付出心血的水业人都激动万分,“这个工程改写了乌鲁木齐水业建设的历史。”李传科说。
“这两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也在不断攀升,如果水利工程跟不上,必然会制约城市发展。”李传科说。为了保障城市供水,从去年开始,首府大力推进调蓄水池建设、西山水厂及红雁池水厂扩建、城市供排水管网建设,石门子渠首、大西沟水库建设等一系列水业建设项目,这一切都旨在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难题。
因为没有排水管网,住在乌市北站沿线的近10万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排放到自家挖的化粪池里,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的生活质量很差。为此,去年开始,负责这一片区19公里长排水管线工程建设的李传科费了不少心。
由于工程建设要穿越铁路、乌昌公路,工程难度非常大,为此,李传科每天都奔波在现场,对项目施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与相关单位和市民进行协调。他说,要建设市民满意的水业工程,需要更有耐心,更加坚持,做更细致的工作。
在他心里,每一项工程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顺利实施,这里居民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让我最欣慰的地方,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