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最新文件再次明确“推动企业工资合理增长”,这是继年初国常会、促消费政策后,顶层设计年内第三次聚焦“涨工资”,释放收入分配改革提速信号。
为何反复提“涨工资”?
消费驱动核心
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60%,政策重心从“发补贴”转向“稳增收”,通过提升收入预期打破通缩循环。
分配格局调整
推行“限高、扩中、提低”:上调最低工资(如青海涨10.6%)、强化社保减免等“减负增收”组合拳。
财产性收入新抓手
• 楼市财富效应减弱背景下,政策首次将股市与楼市并列为“稳预期”关键,通过提升财产性收入(目前占比仅8%)激活消费潜力。
• 股市被赋予“经济信心晴雨表”功能,需借牛市重塑社会预期。
行业收入差距显著
•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破万(12.4万/年),私营单位仅5700元/月(6.9万/年),差距近一倍。
• 行业分化加剧:IT/金融最高年薪近24万,住宿餐饮/农林牧渔最低仅6万。
改革系统性挑战
工资增长需经济基本面支撑,政策需协同企业减负、产业升级与就业稳定,尤其需关注2亿灵活就业群体未被统计的收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