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管理资讯
 
管理资讯

“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讨会暨2022年“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 调研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23  来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浏览次数:705
 2023年2月27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京举行“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讨会暨2022年“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会。财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海涛,河南省财政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郭宏震,昆山市财政局局长夏明军,江西乾照光电总经理刘兆,台玻成都玻璃总经理李广玉等参会研讨。财科院副院长邢丽主持会议,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出席会议,副院长徐玉德参会研讨。财科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傅志华发布“企业成本”调研成果;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发布“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约3.5万人线上参会。

 

    

 

刘尚希指出,两份调研报告均是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展开的。近年来,无论是财政政策中的减税降费,还是货币政策中的结构性工具,都是围绕企业做文章,政策基本思路是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到底活力如何,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前景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一个焦点,即企业成本。可以说,企业成本集中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的综合成本是上升的。当然,我们所讲的成本,不是财务会计的定义,而是一个负担的概念。为对冲企业成本负担的上升,政府实施了大量政策措施,尤其是减税降费的力度非常之大。当前来看,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公共风险在不断扩大,再通过减税降费对冲企业成本负担已经远远赶不上外部不确定性及公共风险内部化为企业成本的速度。另外,持续多年减税降费带来财政空间的收窄,意味着财政自身风险在扩大。如果风险增加的速度大于财力增长的速度,那么,通过现有政策手段对冲公共风险的可持续性是在下降的。这也意味着,我们要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公共风险收敛乃至最小化,仅仅依靠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来破解结构性和长期性问题,比如,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妨碍了农民群体的发展,也导致其收入和劳动技能难以提升。这是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从风险权衡的角度探讨,短期来看,必须扩大内需,在农民市民化上做文章,以公共消费带动私人消费;长期来看,必须以公共消费促进人力资本的平等积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风险是基于人的,离开人这一主体来考虑风险没有意义。所以,风险的逻辑自然而然地嵌入了以人为本的逻辑。同样,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也需要回到如何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权衡风险、判断风险,并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傅志华以“不确定形势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成本变化趋势”为题汇报“2022年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的关注重点、主要判断及对策建议。报告深入分析2022年我国企业成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并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对全年各类涉企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客观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成本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报告提出新发展阶段企业成本管控的新思路、新建议,即应注重从“风险-成本”分析框架重新审视企业成本特征,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强化预期管理和提高治理效能来降低企业风险成本。赵福昌以“多重不确定性下的风险权衡与对冲”为题汇报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议。报告梳理出2022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四大特点,认为公共风险“财政化”、宏观调控“地方化”、应急政策“常态化”的趋势会持续加大财政压力,甚至引发中长期财政风险。基于风险演变的视角,报告认为,我国财政运行短期内利弊并存,2023年财政风险是否扩散尚难确定;社会领域风险扩散可能致使财政风险仍难以收敛,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控方式、加快经济复苏、推进财政和社会改革以进一步提升财政的可持续性。

 

    

 

高培勇结合财科院两份调研报告谈了四个观点,一是宏观分析必须立足于专业调研。财科院连续多年开展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系统性调研并形成研究成果,很有意义。二是宏观经济分析必须有成本效益分析。三是当前的财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调研报告提出“公共风险财政化”的观点值得重视,财政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不仅要留有后手,还要留足后手。四是改革与政策要各行其道,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寄希望于宏观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刘世锦认为,两份调研报告关注核心的宏观指标,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分析,对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描述。我国下一步宏观政策依然可以适度宽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制度成本。另外,应更好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中度的适当提升。未来财政支出应更多用于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孙学工认为,两份调研成果科学运用了刘尚希院长一直倡导的公共风险分析框架,拓展了财政研究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财政职能与作用,对反映当前经济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报告中谈及的财政政策空间、宏观调控地方化、财政政策工具以及下一步需持续推动的改革等内容有许多创新点,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马海涛认为,构建“风险—成本”分析框架,并提出企业降成本的重心应关注风险成本的观点是企业成本调研报告的一大亮点,为我国进一步优化政策、改善制度环境,进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新路径。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总报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并阐述了经济社会风险传导至财政风险的机理,内容贴合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思想站位兼具历史视野与现实高度,对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政策和防范债务风险具有借鉴意义。郭宏震介绍了河南省2022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及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具体措施。认为财科院系列调研报告的发布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两份总报告分别就企业成本变化趋势、惠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基层财政运行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为企业降本增效和纾困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有益参考,也给予了地方科学精准的对策建议。夏明军认为,两份调研报告既有理论层面的系统阐释,又有实践层面的深刻剖析;既有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举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结合昆山财政运行的实际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分配体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缓解基层压力,避免基层财政被动兜底,从而影响营商环境和地方政府信用。刘兆介绍了江西乾照光电的基本情况、战略规划以及通过精益生产管理、节能减排、机器换人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力求效益最大化的具体实践。李广玉认为财科院企业成本调研报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多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希望政府在完善能源基础设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徐玉德认为企业的成本高企是宏观经济运行不畅的微观反映,推动企业降成本,必须统筹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外部风险成本和内部运营成本综合治理的关系;二是降低要素综合配置成本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三是降低企业成本与降低社会运行和政府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四是生存性降成本和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拓展的关系;五是单一企业降成本和全产业链降成本的关系。 

参会专家、学者还对涉及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以及企业成本的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2年“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大型调研是财科院连续开展的第7次品牌调研活动。调研组历时4个月,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政府及企业开展数十次座谈调研,共收回“企业成本”有效问卷13764份。调研报告基于海量数据分析,运用现代财政理论和“风险-成本”分析框架,提出新发展阶段提升治理效能、降低风险成本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