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从水价看价格理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1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  浏览次数:261

    巩 峤

    要使社会形成一种高效率用水及广开水源的氛围和机制,就应理顺而不是扭曲水的价格,让水资源真正进入市场并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有一个合理的比值

    不仅仅是水。目前社会的确弥漫着一种通胀的预期,也有价格上涨的现实,但却不是也不大可能形成全面的、恶性的通胀,而是一些商品价格的调整、回归,或者说是一种合理的结构性的通胀。在众多的议论中,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说法:适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部分商品的涨价,比如农产品的涨价,其实只是价格的到位,它有利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比如一些紧缺资源的涨价,则有利于资源的保护、提高利用效率和永续利用。不要一听到涨价、一感受到涨价就怒从心来。从某种意义来说,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就是一种价格的改革,就是一个涨价的过程。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长期的“短缺”在不经意间变成了“剩余”,“恩格尔系数”因此不断降低。不仅是吃的、穿的,过去曾是天价的一些稀罕物品和服务,芸芸众生都可以享受得到,比如各类家电,比如汽车,比如旅游……与人们的购买能力相比,日益大众化,而低效率、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也正在得以根本性的扭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不能“叶公好龙”,既要市场的丰富、便利,又要人为限制市场对价格的调整。既然选择了市场,就要适应市场的价格机制。

    人们自然会说,那房子为什么越盖越多而价格却越来越高呢?其实房价也同样逃脱不了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高低的规律。说到底,房价的畸变,有炒作的原因,但根本的还是面对很大刚性需求的供应不足,而导致这种供应短缺的原因是土地供应。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解决高房价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增加市场供应的数量,而不是行政性的限价手段,一些贷款和税收的限制办法也只能是辅助性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囿于理念和体制所形成的这种看起来有点复杂和难度很大的土地供应的情况,将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房价的不正常高抬,也是一种结构性的问题,而不是意味着普遍的、恶性的通胀。

    也许货币真的有点多了,因此助长了包括住房在内的许多东西的涨价,否则银行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但是,除了提高利率、银行手中多“滞留”一些货币以外,已经放出去的钱你就不可能用强制的办法收回来,只能用市场的办法把多出来的货币收回来。有学者出主意说,通货膨胀,其实是一道税,怎么个收法,大有讲究。由此,我们觉得,主线还是应理顺商品尤其是资源在市场中的价格,比如已经提高的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还有应该提高价格的水资源。这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向说得明明白白,但却总是难有大的突破,更由于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延误了改革的进程。但我们倒是觉得,目前仍是改革的好时机,关键在于决策的决心和大众的理解。如果能加快突破,从长远来看,价格的理顺,必然会增加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商品。就说水吧,市场的“无形之手”将使社会的节水意识、用水效率大大提高,还必定会吸引大量投资,保护和广开水源,增加供水量。作为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普通商品房,也是如此,只要尽早实现土地交易的市场化和充足供应,那房价迟早要回归合理,更多家庭就可以买得起,更多的“农民”就能真正变为“市民”。果真如此,纵有天量的货币也能收回来,当前多出来那点钱算什么!

    当然,理顺价格,也包括放开那些非民生商品的价格管制,正如有人所指出的,愿意炒就让他们炒去吧,反正那些东西价格炒得再高也与普通百姓无关,政府是大可不必限制的。正所谓,打的愿打,挨的愿挨,因为它们的价格卖得越高,回笼的货币就越多,政府所征到的税也就越多。比如,对那些所谓的 “豪宅”,在严格限制土地用量的同时,任其自由定价,政府只管收税,甚至课以重税。用专家的话来说,这也正是经济学上“帕累托改善”的理想境界。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