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湖北宜昌二十万农民喝上“纯净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夏静 通讯员 陈芳 玉林  浏览次数:252
    不使用机械动力,不添加化学药剂,不需要专人管理,湖北省宜昌市在农村推广实施的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让20万农民喝上了“纯净水”。
 
    经湖北省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心和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水质抽样表明,采用生物慢滤技术净化后的水,浑浊度去除率达97%以上,大肠杆菌去除率达97%,细菌总数去除率在60%以上,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形比较复杂,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69%。全市农村总人口283万人,有119万人饮水水质不达标,占总人口的42%。由于人口相对分散,建设大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度大,已建成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又不同程度存在投资规模大、运行成本高、水质保证率低等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宜昌市水利水电局将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并在五峰渔洋关镇、秭归杨林镇水厂开展试点。随后,又将这一传统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建成单户生物慢滤池,并作为重点水利科技项目在全市推广。
 
    据宜昌水利水电部门技术人员介绍,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山沟溪水、水库水、堰塘水或雨水集蓄等自流水,当水缓慢流过50厘米厚的细砂层时,表面吸附和截留的水中有机物、矿物质和微生物,在太阳照射下形成一层生物粘膜,通过物理吸附、截流作用和微生物捕食、被捕食及生物化学作用,将水体中的各项指标控制在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内。
 
    农民建设单户生物慢滤池成本仅需三四百元,运行维护成本也很低。山沟溪水、堰塘水、雨水都可以通过生物慢滤技术进行处理,被誉为“农民免费家用水质净化器”。
 
    目前,在宜昌的长阳、兴山等9个县市区相继掀起了建设热潮,已建成集中式生物慢滤供水工程197处,分散单户生物慢滤供水工程347处,帮助20万山区农民吃上了放心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