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26日电(记者柴恭泉、杨三军)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调配能力较低,四川省内部分村镇的饮水安全问题曾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水利部门结合地区发展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给百姓送去了最贴心的实惠。
45岁的张永桃是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石河村四组的一名普通村民。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忙着在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下洗碗筷。“以前都是自己打土井。要是打不出水,那就只能等天上的雨水落到塘里才好。那样的水用起来觉得脏,喝起来还有些腥。”张永桃一边麻利地刷着碗一边向记者回忆着当年家里用水的事情。提起这些,在她家做客的邻居吴良芳又补充道:“就连洗衣服都要背到两里地以外的地方呢!”
丹棱县是个没有外来客水的水资源贫乏县,人均水占有量仅为1982立方米,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吃水贵如油,年年为水愁”是这里生活的真实写照,吃水和用水始终是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2004年统计,全县饮用不安全水和缺水的农村人口达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90%。
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自然也成了为村民们翘首以盼的“幸福工程”。从2007年因地制宜地制定“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规划开始,在近3年的时间内,丹棱县逐步实现了“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预期目标。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820处,解决了近9.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村村通”已深入人心,张永桃家就是这项工程受益的普通家庭之一。
“去年全县搞‘村村通’,政府把水管给我们铺到了家门口,自己家出资300多块钱装水表、管线啥子的,然后就可以用上自来水了。我们是宁愿自己出些钱,也要吃到好水。”张永桃笑着说,“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工作人员来抄表收费,一吨水两块钱,全家一个月平均用10吨水。水龙头出来的水可不敢太浪费,确实是来之不易啊!”
在负责向丹棱县供水的梅湾供水站,一位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说,丹棱县在“村村通”工程的推进中将“四个统筹”作为重点来抓。首先是集中供水站在管网布局上实现了城乡统筹,以确保自来水等公共服务产品的一体配置;其次是采取连村成片集中供水、联社联户小型集中供水、散居农户户办供水并举的方式来统筹全县安全饮水的保障问题;三是水资源统筹配置,9座中小型集中供水站大联网;最后就是供水成本实行城乡、工农统筹互补、城乡“同水同价”。
谈及项目的下一阶段任务,丹棱县水务局副局长宿仁训告诉记者:“下面几个月还将再打攻坚战,我们计划在年内全部解决剩余2.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面实现‘村村通’目标。实现100%的自来水通村率和饮水安全率,通户率也力争达到90%以上。真正把这个项目办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