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毕舸:水价成本乱象背后的监管弊端体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4  来源:东莞时报  浏览次数:252
    一位参加了近期发改委水价成本公开座谈会的人士称,国家发改委要推进水价成本公开化改革。地方物价部门持反对意见,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不宜公开,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费,附加在水价中。(据《扬子晚报》昨日报道)
    地方物价部门持反对意见,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不宜公开,这让我们终于发现了近年来水价节节升高、有关部门还在继续挺涨的奥秘——水价附着了太多行政部门的利益,由此,更需要来一次彻底的成本摸底,搞清楚高水价的来龙去脉。 
    显然,水价过高背后的收费附加,来源于目前水价格管理体系天然的制度劣势。目前水价格管理体系的监管路径,还基本依赖于同体监督,并且是自上而下的同体监督。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某些地方物价部门也脱离上级监管,管制权力就不受任何制约,完全可以在水价中掺杂各种收费以进行利益寻租。
    水价格管理体系的重大弊端由此显现。同体监督容易陷入幕后利益交锋的泥沼中,多受掣肘。只有自上而下、而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途径,更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管真空无可避免。这也带来另一大悖论——监督权力不断放大,它本身又面临“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逻辑死套,导致“水价附加乱收费”的怪象。
    本来,当同体监督失效,我们尚可借助异体监督进行外部制约。按照最基本的政治学理论,公众让渡部分权益于政府,就享有监督政府履责的权利。问题在于,铺设公众异体监督行之有效的监管架构,必须要面对主导权归谁所有的前提。
    在近年来广受争议的水价格改革特权命题中,所谓的“改革主导权”掌握在被改革对象——自来水供应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手上,变成暗箱操作与“坏的改革”,即公众丧失了起码的话语权和监督权,改革益发走向少数人自肥、多数人受损的恶性结果。异体监督没有细化的现实举措做保障,形同虚设,造就了违法成本过低。
    最终,我们又不得不面临纠错成本的太高。民众已经为水价背后的乱收费交了多少冤枉钱?这笔数额巨大的成本付出如何得以一一厘清?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方式予以追回并偿还消费者?症结重重下,恐怕会陷入一时难以下手,问题久拖不决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此次水价成本摸底中,彻底弄清是否存在某些不合理、类似杀鸡取卵式的行政费用附加抽取;某些不必要的、微观层面的过度管制,导致监管者自由裁量权力过大、交易成本过高、利益寻租及层层盘剥;从而全面还原民众权利,别再让类似乱象继续下去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