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三门峡要做好郑西“中间站” 实行阶梯水价有不少难题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27  来源:今报记者 赵媛 实习生 范艳涛  作者:东方今报  浏览次数:294
采访嘉宾:省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采访时间:2010年1月26日上午8点
    ●采访地点: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昨天上午7点半,省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做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政府在线》栏目,就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交流。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怎么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郑西客运专线开通在即,三门峡境内设有三站,将为三门峡带来哪些发展机遇?作为三省交界的旅游城市,三门峡如何吸引郑州和西安人来“串门”?节目结束,今报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
◆去年是三门峡经济最困难一年
    记者:昨天,郭庚茂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去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时说到,预计全省的GDP增长了10.7%,地方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长了11.6%和27.2%,可以说在逆境中迈出了中原崛起的新步伐,三门峡去年的经济指标怎么样?
    杨树平:三门峡在过去一年里,我感觉是自1986年恢复地级市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也是对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实施了“一体两翼”经济刺激战略。
    记者:“一体两翼”怎么解释?
    杨树平:实际上就是“三驾马车”,以项目带动为主体,以招商驱动、银企合作拉动为支撑,这就是“一体两翼”的经济刺激战略。因为我们是内陆城市,外向度不高,靠外需不行,我们是小城市,人口不多,相对商贸服务业还不太发达,在这种情况下,靠内需也不好拉动,只有靠强力的投资拉动。
    记者:平稳较快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杨树平:标志有这么几组数字,我们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也就是GDP初步预计是706亿,增长12%以上,实现了人均GDP3.166万。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我们是 545亿,增长37.5%,人均投资2.4万,这个数字按人均来说在全省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地方财政总收入是68.1亿,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41.5亿,同比增长13.1%。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这些都较好完成了去年年初“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记者:这些数字在三门峡历史上和全省,分别是什么地位?
    杨树平:这些数字在三门峡历史上不算高,我们前两年也是两位数增长,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所以不算高,但是很不易。由于三门峡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工业占经济总量66.7%,其中工业里面,基础原材料又占了近70%,这种基础原材料加工工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以后,受影响特别深。举个例子,原来氧化铝是五六千元一吨,下降到一千多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去年我们在北京、香港、深圳、上海举行了一系列的推介活动,总共签了169个项目,总投资1003.6亿元,这在三门峡历史上是最多的一次。第十五届黄河国际旅游节投资贸易洽谈会一下子就签订了86个项目,总投资421.7亿元,截至10月底,项目落地64%。
◆新年第一“大单”,就是为老百姓增加15辆公交车
    记者:我看报道说您2010年签的第一个文件就是为三门峡老百姓买了15辆最好的公交车,有这事吗?
    杨树平:对,郑西客运专线开通后,三门峡新客站到市区有一段距离,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出行条件,可以说今年第一笔“大单”就给老百姓买公交车用,开通了“迎宾1号”专线,从郑西高铁的三门峡新客站一直到三门峡最繁华地带,再到三门峡老火车站和汽车站,我们投放了15辆最新型最好的宇通客车,投资了500万元。
    记者:今年三门峡还会开出哪些民生“大单”?
    杨树平:我们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了十件实事:完成880户、3762人扶贫搬迁;建设2210套廉租房,11万多平方米;解决8万人的农村饮水问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我们培训农民工达到34500人;改造市区10条大道,建设乡村公路150多公里,完善城市公交系统。
    这些只是开始,下半年财政好转的话,我们还会加大在城市公交方面的投入,三门峡市还要想法避免因车辆拥堵造成出行难问题,加大公共交通系统投入。
◆郑西客运专线三门峡独占三站
    记者:连接郑州和西安的郑西客运专线马上就要开通,在三门峡规划的有几个站?
    杨树平:郑西客专全长484.518公里,在河南建了六个车站,三门峡就占了一半,三个站,分别是渑池南站、灵宝西站、三门峡南站。
    记者:这三个站现在建得怎么样了?
    杨树平:现在这三个站已经建好了,非常漂亮,设计也很先进。三门峡南站在陕县张湾乡,有4000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宽敞明亮,可以容纳1万人候车。另外,售票大厅将开设26个售票窗口,保障乘客的购票需求。
    记者:三门峡南站在陕县境内,离三门峡市区还有一定距离,乘客想到市区怎么办?
    杨树平:新的高速客运铁路,就需要一条高标准的城市快速干道去连接。刚才我说了,我们专门修建了一条高规格的迎宾大道。这条迎宾大道总投资2.2亿元,全长2.7公里,双向十车道,已经建成通车了。现在已有两路公交车,分别从三门峡西站和三门峡市区,途经迎宾大道,直达三门峡南站。
    记者:迎宾大道也是2009年三门峡市政府的“十大实事”之一,它是不是也起到了连接三门峡和郑西高铁的作用?
    杨树平:是啊,迎宾大道也承载着三门峡拉大城市框架,促进新区发展,优化投资环境的重任,也连接起了三门峡市区与高速铁路的“大交通网络”。借着高铁,三门峡也融入了郑州、西安“一小时经济圈”。
    记者:郑西客运专线开通,会给三门峡带来哪些发展机会?
    杨树平:这个厉害,高铁客流量大,方便快捷,而且三门峡是郑州、西安的“中间站”——正中间的站,距郑州250公里,距西安230公里,去哪儿都很方便。这样在商务、商贸、旅游方面都能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郑西客运专线让三门峡人走进了“高铁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门峡的新时速。
    记者:那郑西客运专线什么时候能开通?
    杨树平:原来定的是1月30日开始试运行,我们的车站广场、迎宾大道都建好了,就等着火车来停靠了。
    ◆三门峡要吸引郑州、西安人来“串门”
    记者:郑西客运专线开通后,三门峡怎么吸引郑州和西安人来三门峡“串门”?
    杨树平:以后郑州和西安的市民坐一小时左右的车就到三门峡了,非常方便,就像“串门”一样。高铁对三门峡旅游肯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现在我们已经抓紧启动三门峡旅游的规划,专门请高手为三门峡旅游出谋划策。
    另外,我们还准备在三门峡的“中流砥柱”景区和虢国博物馆开通旅游火车。现在正在规划,找人设计。这种旅游火车主要在景区往来,如果建成也能成为三门峡一个独特的风景。
    记者:三门峡也被称为“天鹅之城”,三门峡在旅游方面怎么突出天鹅这个特色?
    杨树平:每年10月底到来年的2月、3月份,都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到三门峡湿地来栖息越冬。现在我们有天鹅湖湿地公园,不仅是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也是河南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这个公园也是三门峡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将来我们还要加强这个湿地公园的建设,巩固、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平,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三门峡旅游。
    记者:如果郑州市民想坐高铁到三门峡旅游,您有没有什么推荐?
    杨树平:我们每年春季要搞三门峡黄河国际旅游节,已经办了15届,是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集旅游、文化、经贸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我们主要突出黄河特色,以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为主题,开辟了浪漫神奇黄河游、寻古朝敬游、黄河风情游、虢国文化游、豫西天井民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
    我们也欢迎郑州市民到三门峡来看天鹅、游黄河。另外,我爱上三门峡,就是从爱吃三门峡的苹果开始(笑)。三门峡灵宝的苹果也很有名,希望大家来尝尝。
◆三门峡打造黄河“金三角”
    记者:三门峡处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怎么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
    杨树平:三门峡市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我们也提出,要把三门峡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三省共同打造黄河“金三角”。
    山西运城、临汾,陕西渭南,还有河南三门峡,三省“金三角”地区铝、镁、钼等金属材料和黄金的产能,在全国范围内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这个区域氧化铝的产能约占全国的45%;金属镁产能占全国的2/3;黄金产量约占全国的15%。早在1986年,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渭南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就成立了“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在区域合作、农业合作、旅游产业优势互补、能源产业整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度的合作。
实行阶梯水价,还有不少难题
□首席记者 梁新慧 记者 赵媛/文 袁晓强/图
●采访嘉宾:省人大代表、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张湛军
●采访时间:1月26日上午●采访地点: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供水企业多年亏损,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推广阶梯水价固然好,但实行起来有难度;相关法律法规“打架”,损失的都是国家的钱;管理出现真空,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水务集团……
    昨天,正在出席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张湛军,接受了今报记者的采访,就当前大家关注的话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水费补贴】
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记者:去年,全国多个城市水价纷纷上调,您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张湛军:这几年,随着物价指数的上升,供水成本也不断攀升,供水价格却长期不动。全国各地自来水价格长期得不到调整或调整不到位,致使供水企业普遍亏损,因此,全国各地多个城市对供水价格进行了调整。
    记者:亏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张湛军:说到亏损,就要弄明白一个问题:是经营性亏损?还是非经营性亏损?如果是经营性亏损,那是企业经营不好的原因造成的,而现实中公共供水企业的亏损并非经营性亏损,而是政策性亏损。
    记者:什么是政策性亏损?
    张湛军:举个例子:1998年,原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但由于水价调整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至今,各城市供水价格的调整始终没有按以上规定实施过。同时,作为公用事业,供水企业在缴纳税费方面并无优惠,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也主要由公共供水企业自行负担。
    2007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扩大对学校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优惠范围;另外,在电费不断上涨的同时,电业部门还在供水企业生产活动中实行峰谷分时电价,进一步加重了供水企业的成本负担。
    市场经济讲究“优质优价”。近年来,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在提高供水品质、改善供水服务方面投入巨大,供水品质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目前的供水运行体制下,企业不断亏损,这些亏损并非经营性亏损,而是政策性亏损。
    记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张湛军:建议在我省制定一套可行的价格调整与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机制,若水价不能够及时调整到位,政府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及时给予补贴,缓解由此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确保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能正常运营,并指导其科学良性发展。
【郑州现状】
累计亏损4.1亿元
    记者:去年,由于企业亏损,全国多个城市举行了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郑州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张湛军:郑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已经连续多年亏损。
    记者:具体情况如何?有没有政府补贴?
    张湛军:去年,我们亏损了1.4亿元,目前,累计亏损已达4.1亿元。这几年,我们一直靠贷款度日,目前,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70%,企业的正常运营已很困难。
    记者:70%是个什么概念?
    张湛军:举个例子吧!如果说我们现在有100元钱,其中的70元都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贷款的难度就越大。银行对风险最敏感,眼看你还不起,可是你还要贷款,人家能贷给你吗?
    记者:目前,郑州市对于供水行业有哪些补贴?
    张湛军:2008年,郑州市出台政策,在供水企业基本建设方面,每年投入总资金的35%。去年,郑州市投入了9900万元用于基本建设投入,正是靠这个投入,郑州供水还在运转;而其他65%的建设资金,都是我们自己想办法。由于没有钱,很多工程都中途搁置了。
    记者:能否举个例子?
    张湛军:一户一表改造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按照国家政策,要逐步推行户表改造和阶梯水价,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分摊水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水质水压。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进行户表改造,当时,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是每户750元。然而,由于用户出资困难,整个工作举步维艰,自2001年开始改造至2005年初,4年时间仅改造了5.3万户。
    2005年4月,物价局对自来水价格进行了调整,要求自来水总公司免费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即免除水表井至用户家中每户750元的改造费)。按照当时调价方案中的说法,免费进行一户一表的改造费用,将在2007年、2009年通过调价予以弥补,但由于受CPI居高不下和其他多方面因素影响,郑州自来水的价格已连续5年未能上调,户表改造也不得不停止,如今还有25万户没有改造。
    记者:如果要对这25万户进行户表改造,还需要多少钱?
    张湛军:进行免费户表改造,自来水总公司已经花费了1.12亿元。如今5年过去了,各种管材、水表等原材料以及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经过核算,如今每户水表的改造费用已超过了1200元,这样算下来还需3亿元;如果再加上庭院管网的改造费用,总共需要4亿元。
【阶梯水价】
实行起来有难度
    记者:最近,全国多个城市都说要实行“阶梯水价”,在前不久召开的郑州市物价工作会议上,也说要推广阶梯水价?
    张湛军:我非常赞成推广阶梯水价,但关键是如何能够兼顾公平。因为目前郑州还有25万户没有进行户表改造,没有改造,就无法实行阶梯水价。
    目前,民用水价格为每立方米2.4元。实行阶梯水价后,假如每户的基本用水量设定为10立方米,超过10立方米后,价格假如按照3元收取。那么,没有进行户表改造的用户如何计费?收高了,对这些用户不公平;收低了,对改造过的用户不公平。另外,基本用水量如何确定,也是个问题。王家一口人、李家三口人、张家六口人,基本用水量都设定为10立方米,显然也不公平。
    记者:那您的意思是现阶段还无法推行阶梯水价?
    张湛军:不是说无法推行,而是还有很多难题。这些难题,有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解决,有的则需要制订一个合理的、人文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条例修改】
法规“打架”国家受损
    记者:此次会议上,您提交了《关于制订<河南省城镇供水管理条例>的议案》,为啥会提交这个议案?
    张湛军:我省现行的《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其法律地位相对较低,且部分内容已不适应我省城镇供水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要求,甚至同国家法律法规部分条款存在冲突。如庭院管网,《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规定,开发商修好后,要把管理权交给供水企业;可是新的《物权法》又规定,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结果,庭院管网漏水后,居民、物业公司都不管,也没有专业能力来管,自来水总公司也不知道,国家的水资源白白浪费了。所以我建议政府制定新的条例,庭院管网的产权还归业主,但一定要把管理权移交给专业的供水企业。
    记者:前段时间,黄河水污染事件牵动了大众的神经,如何确保公众饮水安全?
    张湛军:其实,正常的饮水安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万一发生大规模、持续时间久的严重污染事件怎么办?这就是水资源的调配问题。目前,郑州市存在大量自备井,这些井并没有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连接。
    我的建议是,将大量自备井和公共供水管网相连接,万一发生大规模的污染事件,需紧急关闭黄河取水口,立即启用城市自备井。这些自备井的日常维护管理由专业的城市供水公司负责,发生重大事件需要动用自备井,要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另外,目前我省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形成了水管理的真空,造成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竞争性开发,因此,建立水源——供水——排水——回用城乡一体化水务管理体制,避免管理真空,十分必要。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