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青川县瓦砾乡饮水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05  来源:宁海新闻网  浏览次数:319
  宁海新闻网讯  (记者 肖承云 通讯员 杨宏财)近日,四川省青川县瓦砾乡柴王村王家坝社家家户户都喝上了清甜的山泉水,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
  据介绍,像王家坝社这样存在着吃水难的社,在地震灾区的瓦砾乡还有不少。自宁海对口援建地震灾区青川县瓦砾乡以来,经过援建干部的努力,已累计解决了5个社的吃水难问题,惠及300多人。
当地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靠背
  瓦砾乡地处山区,共有5个村,42个社,1061户,3869人。一直以来,绝大多数村民的日常用水,都是靠人力从成百上千米外、甚至更远的地方背回家,一次背百来斤,来回要走约1个小时山路、甚至更长的时间,背水成为当地村民每天不可缺少的农活。
  由于当地乡政府财政困难,加上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经济收入低,饮水难的问题一直无力解决,家家户户靠背水解决日常的生活用水。因此,水对瓦砾乡当地人来说,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一盆水洗完菜后又洗脸、洗完脸后又洗衣服、洗脚……多次循环使用。“5·12”特大地震后,由于山体结构松动,水脉断裂,原先常年不枯的水源没水了,使一些社村民吃水更是难上加难。
饮水工程成灾后重建首个民生项目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灾后重建无从谈起。宁波市援建指挥部瓦砾乡分指挥部从当地实际出发,确定把人畜饮水工程作为自选项目,以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多年期盼解决的问题。项目确定后,指挥部安排专项资金120万元,用于解决瓦砾乡5个村30个社的饮水难问题。去年9月份,指挥部在王家坝社启动了第一个饮水工程。
  为寻找一个合格的水源点,援建人员与当地村民分头、分批地翻山越岭,徒步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穿梭于茂密树林中,走村串户了解周边水源情况,足迹踏遍了瓦砾乡5个村30个社。到目前,30个社的水源点已全部找到,水文资料经检测合格。
工程施工点多、线长、难度大
  由于找到的水源点大多数离村民居住点较远,工程施工存在着点多、线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施工难度有些超乎援建人员的想象:第一,山谷间材料运输难,材料基本上靠人力、畜力运上山;第二,管道安装难,有些地段甚至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安装固定供水管,自备小型发电机用于PE管道连接;第三,施工环境恶劣,援建干部每天都是穿梭于茂密树林中开挖管道路线。
  为尽早让灾区人民饮用上安全水,援建人员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与施工人员、当地村民一起攻坚克难,完成一个个施工任务。虽然施工环境差,但援建干部始终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认真核实工程量,用好、用足、管好家乡人民所交给的每一分血汗钱。
建立阶梯式收费用水机制
  管理不善是饮用水安全系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山村水源供水量本来就不富足,又由于大多数农房依山而建,落差较大,形成水压不均,加上村民免费用水,造成大量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援建指挥部创新出一项新机制。即对生活用水实行定额免费、超额收费的管理制度,规定每家每户安装水表,并根据每户人数确定用水定额量,超额部分实行收费,超额收费再用于供水管道的日常维护、检修。从而使“免费水”变为“商品水”,达到了“有偿供水,以水养水”,保证了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提高了社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一管理模式将在瓦砾乡全面推广。
  如今,瓦砾乡30个社饮水工程施工已逐步铺开,掀起了饮水工程建设高潮。在一些已竣工的饮水池旁,村民们为感谢宁波市援建指挥部瓦砾乡分指挥部援建干部为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纷纷自发立碑刻字,表达对宁海援建工作者的感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