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城在更新 乡在振兴——看临沂沂河新区相公街道如何下活城乡共融“一盘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0  来源:琅琊新闻网  浏览次数:9
       “小区干净漂亮,附近商超、学校一应俱全,如今的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心!”站在奥达华玺小区新家的阳台上,望着窗外的高楼与花园般的社区,沂河新区相公街道东沈阳村村民张佃达满是感慨。整村搬迁后,张佃达住进了宽敞的楼房,并在新家度过了第一个中秋节。

从祖辈居住的农房到现代化的城市楼房,张佃达一家正是相公街道万千居民生活巨变的缩影。随着沂河新区科创新城建设的全面实施,相公街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临沂城市圈”。一条“城乡共融”的发展主线,正深刻地重塑着这片土地和人们的生活。

有高度,硬核标准筑就宜居新家园

拆旧建新,是这场变革的起点,也为相公街道的未来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开运表示:“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为科创新城的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为相公街道的未来开拓新局,更要为老百姓打造真正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2023年9月,科创新城片区的建设正式启幕,相公街道陆续推进7个村庄及多个项目拆迁,涉及房屋4080户,腾退土地6220亩,完成征收拆迁面积223万平方米。

如今,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越来越多像张佃达一样的村民,告别田园,搬进现代化楼房,开启崭新的城市生活。

10月21日,正在奥达华府楼下散步的刘大妈笑着说:“我们小区绿化好、设施全,住得心情舒畅,很满意!”住了大半辈子农房的她,如今最稀罕的就是楼下的健身广场。

这份“满意”背后,是相公街道推动安置房品质全面跃升的“硬核”标准。街道创新推出“房票安置”,让村民像逛超市般在全区高品质房源库中自由选房,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回迁”。奥达华府、奥达华玺等项目均在备选之列。截至目前,已有1442户拆迁群众通过此方式选房,安置率达36%。

安置小区建设,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街道以群众满意为核心,凭“四个最”标准推进——最好地段安置、最高质量建设、最优配套服务、最快速度推进,全面对标商品房品质,树起“安居新标杆”。

有奔头,产业升级激活共富新动能

随着村民陆续搬进新居,产业如何升级、就业如何保障,成为相公街道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关键考题。

答案是清晰的:让产业升级与百姓增收同频共振。

作为“中国锤子之乡”,这里生产的羊角锤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过去散布各村的五金加工厂,如今通过“飞地园区”实现了抱团发展——

在空间受限的背景下,沂河新区相公街道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凤凰岭街道规划建设金园飞地创业园,实行“分层供地、按需匹配”:有实力的企业可定制高标准厂房,中小微企业则入驻标准化车间,“轻资产、快落地”。这片飞地,已成为传统五金走向“智能制造”的升级跳板。

对于相公街道的百姓而言,这样的升级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家门口建起了现代化产业园,好企业落下来,我们找工作选择更多,能留在家乡发展了。”一位年轻的“新市民”充满期待地说。

10月21日,刚搬进金园小微产业园的逸虎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作业。企业负责人史佩财介绍,他旗下的领航五金和逸虎园林两家公司共有员工近400人,大多来自附近村庄,员工平均工资约5000元,熟练工可达6000元。

为了让群众长久有事干、有钱赚,在夯实五金产业的基础上,相公街道进一步规划建设临沂联塑塑料制品产业园,复制“飞地集群”模式,目前已有85家企业明确入园意向。同时,通过发展强村公司,片区6个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本地就业率超过75%,让村民从“就业无忧”迈向“就业提质”,走出了一条企业成长、集体壮大与群众增收的三赢之路。

有温度,15分钟生活圈让幸福“出圈”

从村民到市民,不仅是居住空间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

桐华里邻里市集,居民刘女士一边挑选蔬菜和水果,一边笑着对邻居感叹:“这个白菜好新鲜,邻里市集啥都有,环境还干净得像超市!”

这片占地1200平方米的市集,正是相公街道凤鸣湖片区“15分钟生活圈”的缩影。10月10日,桐华里邻里中心正式启用,从健康养老到智慧配送,从亲子空间到文化书苑,居民“足不出圈”便能拥抱有温度的新生活。

曾经的村民,如今成了“洋气”的城市居民。周末的邻里中心书香弥漫,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这里画画,大人下下棋、看看书,邻里中心还经常组织活动,很热闹。”附近居民高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邻里中心的“邻康荟”健康服务室,居民李大爷刚做完针灸。“以前看专家得去市区,现在大医院的专家都来坐诊!”他指着一旁的智能设备说,“血压、血糖随时测,很方便!”

如今,在相公街道,乡村振兴的成果,正悄然融入每一位“新市民”的生活里。未来,随着商业街区、主题酒店、卫生服务中心及全龄教育体系的持续完善,这座千年古镇将加速迈向“科创新城”,书写城乡融合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