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水利厅专场。会上,甘肃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有孝就“作为典型缺水省份,甘肃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破解水利建设资金难题?”回答了央广网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张珊 摄)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坚持‘两手发力’,始终把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既抓政府统筹,更促市场效能,采取务实举措推动投融资工作取得突破。”曾有孝表示。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省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10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贷款、社会资本等市场化融资达291亿元,占比29.1%,较“十三五”期间的160亿元增长了82%,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持续增强。

黄河兰州段(央广网记者 寇刚 摄)
这近300亿元的“市场活水”是如何被引来的?曾有孝揭示了三条清晰的路径:
——建机制、搭平台,促“政银企”高效协同。连续4年组织召开“政银企”协商座谈会,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14家银行、南水北调集团等12家企业共商合作发展;与农发行甘肃分行、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等7家银行以及南水北调集团、大禹节水集团等企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省金融监管局、国开行甘肃分行出台专项指导意见,创新机制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抓机遇、强储备,保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紧盯债券申报“黄金窗口期”,提前谋划储备、主动向上争取,专项债对水利领域的支持成效显著,累计落实债券资金194.38亿元,支持项目482个(次),占全省专项债发行总额(2730.8亿元)的7.12%,有效保障了引洮供水二期、甜水堡调蓄引水、阿克塞县生态保护及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促创新、树典型,让社会资本“愿来能留”。聚焦饮水安全、农业灌溉,推进实施5个PPP项目,其中4个项目已建成运营,形成“建设—运维—效益释放”闭环;“十四五”期间,共梳理26个契合需求的项目,拟吸引社会资本160.46亿元;定西市通渭县南河川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金额达1.1亿元,既是甘肃首单,也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打开了新的空间;张掖市民乐县完成甘肃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获得银行贷款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