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态调度,保障供水安全

抢抓雨水时段,蓄积雨洪资源
在降雨量低于历年同期的情况下,各区县(市)抓住6月中下旬的阶段性雨水集中时段,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根据水工程蓄水能力,按照“一库一策、一灌区一策、一供水工程一策”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抢抓时机科学蓄水保水,最大限度蓄积雨洪资源。这一策略为潜在汛情提供了缓冲空间,还提升了区域抗旱能力,实现了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
在汛前江河湖库底水偏低、汛期降雨偏少的背景下,水利部门组建水工程调度专班,统筹各级管理单位,通过精准预判降雨趋势,建立汛期动态调度机制:4-6月,预留充足防洪库容;6月进入主汛期后,精准预判后续降雨趋势,提前蓄水。6月下旬,通过抢抓降雨时机,全市水库(山塘)增蓄水源1.4亿立方米,为后续抗旱筑牢“水源家底”。

加强设施维护,提升保水能力
目前,全市有抗旱井981口,储备抽水泵1004台、拉水车249辆、蓄水罐110个、输水软管120155米、发电机组438台等。为提升蓄水保水能力,减少水资源“跑冒滴漏”,长沙市水利部门加强了对抗旱机井、机埠(台)及灌区引调提水设施的日常维护与及时修复,规范抗旱机井管理,建立台账,注明位置、标明现状,实行“一井一档”管理。加强泵站维养及灌溉渠道清淤疏浚,确保“泵能转、水能流”。通过提升设施运行效率,为长期抗旱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沙市水利部门聚焦汛期动态调度,以防洪保安为先、科学蓄水保水,构建了以科学调度为核心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系,不仅增强了区域抗旱韧性,还提升了防汛应急能力,为长沙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