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合肥市全链条规范二次供水“建管合一”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0  来源: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18
        合肥市围绕二次供水“新建管优、存量提质”核心目标,通过构建政策标准体系、创新“建管合一”模式、统筹存量设施改造、强化智慧运维保障,实现从建设到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一、锚定“新建”全流程管控,从源头规范“建管合一”

一是以政策标准为纲,明确新建管理依据。制定出台《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合肥市二次供水工程技术导则》《新建住宅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等专项规范文件,明确新建二次供水泵房的建设参数、材料标准、验收流程及移交要求,确保新建项目从设计阶段即符合统建统管要求。城市供水单位参与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和项目验收,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按照《住宅小区供水工程验收办法》要求,严格把控新建泵房接收,确保泵房设施、水质检测、信息化接入等指标全部达标后方可接管。

二是创新“建管合一”模式,破解新建项目痛点。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城市供水单位主动做好供水服务与保障,实行“六统一”(统一规划、标准、设计、收费、建设、管理),避免“建管脱节”导致的质量隐患与维护难题。强化建设过程管控,指导城市供水单位成立物资公司,通过公开招标优选知名品牌主材,规模采购降低成本的同时杜绝劣质材料;创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简化报建流程,配套“红黄绿灯”管控机制,实时跟踪项目进度,确保新建工程按时保质完工。“建管合一”模式下,合肥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由2018年以前的13%降为目前的6.9%;营商环境评议“获得用水”指标2022、2023、2024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二、攻坚“存量”改造移交,实现统建统管全覆盖

一是制定专项方案,明确改造目标与机制。2021年制定印发《合肥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泵房等供水设施三年改造实施方案》,明确财政出资、主管部门统筹、水务集团实施、各区协同的改造机制,三年内完成市区所有存量小区设施改造,解决历史遗留的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合肥水务集团联合社区、物业开展存量设施全面排查,重点记录泵房设备老化程度、管网锈蚀情况、水质达标状况等,通过精准摸排建立“一小区一档”,为改造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二是创新推进机制,保障改造质量与效率。构建协同工作体系,建立“项目经理片区制”,每个改造项目明确专人负责;推行“1+N”网格服务责任体系(1名水务专员+社区、物业、居民代表),协调解决改造中涉及的居民意见征集、施工协调等问题,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优化改造实施流程,实行“成熟一批、改造一批、接管一批”,避免集中改造导致的资源浪费;采用“挂图作战+每周督办”模式,将改造任务分解到周、责任到人,实时跟踪进度,三年改造期间未出现超期项目。聚焦改造核心内容,重点对存量泵房设备更新、管网敷设、户表更换进行改造,三年累计完成249个小区、234座泵房改造,更换户表8.5万块,敷设管网350公里,彻底解决存量设施“跑冒滴漏”与水质安全隐患。改造完成后,所有存量二次供水设施统一移交合肥水务集团管理,市区存量成型小区泵房接管率、水表出户率均超99%,居全国前列;移交后通过标准化运维,存量小区水质合格率提升至100%,实现“改造一户、满意一户、稳定一户”。

三、强化“新建+存量”一体化运维,保障统建统管长效性

一是统一运维架构。指导合肥水务集团按行政区划设立9个供水分公司,专门负责新建与存量二次供水日常运维,截至2025年9月底,合肥市本级已接管二次供水泵房2268个,其中水箱式泵房1729个,无负压式泵房539个,水箱容积共计18.5万立方米,服务二次供水用户数近164万户;开通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推行“半小时服务圈”,新建与存量小区用户紧急事件均能实现半小时内现场处置,响应效率提升50%。

二是统一运维标准。推行“一单制”管理,推动水务集团制定“二次供水管理一单制”,将新建泵房验收移交、存量泵房巡检维保、水箱清洗、设备检修、卫生公示等6项核心工作标准化、表格化,确保新建与存量设施运维标准一致。严控水质安全,要求新建与存量泵房执行统一的水质管控措施,每季度全覆盖检测(超国标半年1次),水箱每季度清洗1次;推行“在线监测+人工检测”双重机制,新建泵房全部接入远程监控平台,存量泵房改造后同步加装监测设备,多年水质合格率保持100%。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二次供水信息化全覆盖,新建泵房同步搭建远程监控系统,存量泵房改造时加装视频监控、故障报警、数据采集设备,所有泵房均接入二次供水远程监控平台,实现运行数据实时查看、故障自动报警,故障处置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智慧化应用落地,在新建50立方米以上水箱泵房强制要求具备错峰供水功能,存量改造泵房优先加装错峰装置。截至2025年9月,840个泵房实现智慧错峰供水,通过“低峰蓄水、高峰用水”缓解管网压力,降低水厂能耗;探索不停水清洗技术,新建与改造泵房均预留旁通管,减少对居民用水影响。

合肥市以全链条规范提质为核心,在新建管控、存量改造、一体化运维三大维度形成闭环管理,解决了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隐患,为城市供水管理树立标杆。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深化二次供水智慧化建设,进一步扩大错峰供水、不停水技术的应用范围,探索AI技术在水质预警、设备预判性维护中的实践,持续优化“获得用水”服务流程,让二次供水管理不仅成为保障居民生活的基础工程,更成为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支点,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肥方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