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灌溉更精准 节水能变现——汝城县龙虎洞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见闻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0  来源:华声在线  浏览次数:18
 10月下旬,秋高气爽,汝城县龙虎洞灌区,井坡镇古塘村里的支渠通过远程一键开闸,水便潺潺流出,田里的朝天椒生长正旺。
近几年,面对渠系老化、用水粗放等问题,龙虎洞灌区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实施数字孪生一体化、用水计量智能化、水价改革精细化、水权界定精准化、服务支撑科学化等五项举措,节水与增效协同推进,完成全省首例水电类水权交易,为南方山丘区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了个样”。
完善软硬件设施,建立精准灌溉新体系
10月24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龙虎洞水库,从大坝向下望,梯田层层分布,沟渠河网密布。
“灌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农作物多样。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辣椒、生姜等,不同作物用水需求不同,想要节水肯定要定制化。”龙虎洞水库管理所所长胡剑松告诉记者。
为此,灌区因地制宜,系统开展作物需水规律研究,结合季节降雨特征与作物生长周期,完善软硬件设施,建立科学、精准的灌溉体系。
管理所与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开展中稻、晚稻的控水控肥盆栽及大田试验,优化水稻灌溉模式;同时,针对辣椒等经济作物,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灌溉效率、降低肥料成本。
硬件上,利用水利国债等资金,系统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水库和灌区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龙虎洞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合同(单位)工程已成功验收,布设了5处雨墒情监测站、16处河库水情监测点、68处渠道计量设施、188路视频监控以及48座远程控制闸门等设施,实现从水源到田间的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智能调控,水资源调度更加高效灵活。
记者在该灌区智慧水务平台上看到,灌区内哪里水多、哪里水少,一目了然;远程操控开、闭闸,方便得很。
袁取养是当地的种粮大户。“灌区得到全方位提质,以前水库放水到我们这里要1天,现在只要4个小时。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田里用水、用肥节省都超过一半。”
盘活水资源,完成全省首例水电类水权交易
在龙虎洞水库管理所,记者看到一张特别的“用水权交易鉴证书”,证书上标注交易方式为“水权回购”、交易标的为“汝城县井坡镇人民政府912300立方米用水权”等内容。
水库的水也能买卖?记者提出疑问。
“龙虎洞灌区位于丰水区,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但总体是富余的。在精准调配和利用水权实现水价值的最大化上,龙虎洞灌区走在了全省前列。”湖南农业大学省灌区精准控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柔艳告诉记者。
立足节水目标,龙虎洞灌区突破传统行政主导、计划分配的粗放用水模式,创新构建以乡镇为主体的水权分配体系。
“我们以1480万立方米农业取水许可总量为基准,统筹考虑渠系利用效率、作物结构、土壤墒情与需水定额等要素,将用水权精准分配至5个灌区乡镇,实现‘一镇一量、一镇一证’。”胡剑松介绍。
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乡镇的灌溉用水提前分配好。用得多,自己再想办法补;用得少,就可以把额度省下来。
对于一些乡镇省下来的额度,管理所进行回购,既提高了各乡镇节水的积极性,也激活了水权交易市场,这就是“用水权交易鉴证书”的由来。
回购的水权如何处理?继续交易。
2025年7月,依托中国水权交易平台,龙虎洞灌区将回购来的水权,与城溪电站进行了跨行交易,交易水量300万立方米,金额6.3万元,实现了全省首例灌区结余水量与发电用水交易。
胡剑松表示:“结合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拓宽节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资金渠道,交易收益专项用于节水奖励与工程养护,形成‘节水—交易—收益—再节水’的良性循环。”
多措并举之下,如今的龙虎洞水库安全蓄水量已达2530万立方米,灌区灌溉面积从7.64万亩恢复至8.85万亩,防汛抗旱和供水调蓄能力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