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坚:“分阶段”啃下
供水“主动脉”建设硬骨头
作为瑞安市重点民生工程,凤山水厂第三条出厂管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以“分阶段攻坚”模式稳步推进,历时6年终迎全线贯通。工程总投资5528万元,分三阶段突破建设瓶颈:2020年率先完成310米基础段管道铺设,搭起工程框架;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重点推进5.6公里国泰路主干段建设,筑牢输水“主骨架”;2024年底至2025年8月,集中攻坚水厂泵房至高横路60米连接管、104国道与国泰路交叉口90米管道两大“堵点”,打通投运前的“最后一公里”。今年9月完成管道冲洗后,经1个多月夜间精细化调试,管道于近期安全投运。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直面多重挑战。其中,104国道交叉口段因配合道路拓宽工程一度滞后,瑞安水务主动牵头协调交通、市政等多部门,于8月底成功破解施工受阻难题,为整体进度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两项配套连接工程同步落地——环镇西路至广场西路DN600连接工程、国泰路至大南山路DN500连接工程,解决管道末端“水龄”过长问题。其中环镇西路工程更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竣工,让用户尽早用上“新鲜水”。
提升:织密瑞安市供水
“安全网”“智慧网”
此次升级不仅完善、连通了物理管网,更推动瑞安全市“智水”系统再升级。近年来,瑞安水务系统构建起覆盖供水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在安全韧性方面,完成全市1930公里供水管网信息的数据录入,实现管网信息全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抢修定位速度与处置精准率,增强了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水质保障方面,依托50个水质在线监测点,对浊度、余氯、pH值等关键指标进行采集与分析。发现区域水质异常,系统立即触发预警,并通知人员精准介入处置,切实保障群众用“放心水”;在运行效能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与智能算法,预测不同时段、区域的用水高峰,动态调节泵站压力与流量,实现“削峰平谷”、按需供水与精准调度,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能降耗。
“此次正式投用的凤山水厂出厂管与时代路DN800、广场路DN1000出厂管共同构建起‘三管并行’的输配水网络,是瑞安‘智水’系统再升级的重要节点。”瑞安水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主城区管网向东延伸,瑞安水务已提前谋划国泰路(塘梅路-龙瑞路段)规划道路及配套给水工程建设,持续完善“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供水体系。
从“单管运行”到“三管并行”从“被动保障”到“主动智治”,公用人正以供水系统的迭代,为产业升级、城市扩容注入“源头活水”。贯穿城市的“水动脉”,不仅承载着万家的日常需求,更将成为支撑瑞安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