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位于朝阳区小红门乡,是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14座污水处理厂之一,也是北京市第二大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北京市规划市区西部、西南部、南部大部分地区城市污水处理任务,占地面积47公顷,规划流域面积达22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41.5万人,处理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约占北京市城区污水处理总量的22%。
“这就是刚进厂的污水。”指着脚下十几米深坑内的污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入污水厂的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部分工业用污水。记者看到,一只庞大的机械手伸入坑内将污水中的垃圾“抓”起投进一边的垃圾箱。“污水中的垃圾真是什么都有,凡是你能想到的,我们在这里都看到过,甚至还有美元呢。”工作人员和记者打趣地说。
“进入厂里的污水先后要经过八道工序才能还清排入河道。”站在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边,记者看到池里的水呈泥浆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水之所以这么浑浊是因为注入了人工培育的活性污泥,“污染物对于微生物来说是一种食物,只需要给微生物提供氧气,它就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污染物。”这里的曝气池共有16组,每组分为三个廓道,分别进行缺氧、厌氧和充氧作业,经过这三道工序后,水进行二沉池,泥沙沉淀后,就可以直接排入河中了。工作人员从二沉池中取出一瓶水,瓶子里面的水已经变得很清澈了。
据了解,自2005年11月19日正式通水以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已处理污水3.2亿立方米,日均处理污水57.5万立方米;处理污泥36.15万吨,日均处理污泥646.7吨,有效改善了凉水河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强中水建设,其中厂内中水处理能力为每日1500立方米,用于厂区绿化、冲厕、景观及设备冲洗用水。2006年4月开始,还向大兴凉凤灌渠供应每日30万立方米规模的再生水,作为该区的农田灌溉用水。
在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厂区内,五个蛋形建筑格外显眼,据介绍,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污泥消化池,今年年底,消化池投入运行后,不但可以降低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产生的沼气还可以驱动鼓风机运行,每天可以节电2.7万千瓦时,满足全厂约20%的用电量;而利用沼气直接为厂区供暖锅炉提供燃烧能源,每天可节约天然气2000立方米,单采暖季就能节约天然气3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