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京津冀晋蒙5地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加强区域计量工作统筹协调,持续深化区域计量合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关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区域计量服务供给,提升计量服务区域发展的效能;实施京津冀3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互认,实现“搬家不搬证”,帮助跨省迁址企业快速开启生产经营。
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京津冀晋蒙5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共建有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9229项,量值传递体系更加健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技术支撑;今年开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比对工作,有效提升了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各地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北京市推动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在航天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建5家市级中心;天津市加快推进国家水运监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创新性成立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河北省立足制造业基础,培育轨道交通安全与运行维护、轴承产业等计量测试中心;山西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玛钢、煤炭、粮食等特色产业计量中心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聚焦稀土、乳制品等特色产业,建设12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解决产业测量难题105个。
在计量技术规范建设方面,今年,6项京津冀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和10项华北地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通过立项。为了提升规范编制质量,今年6月,“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培训”邀请国家规范起草人进行授课,华北地区30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提升了计量技术规范编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京津冀3地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建立碳计量联合实验室,构建区域碳排放监测溯源体系;北京市依托市碳计量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能源计量、碳计量服务;天津市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批准筹建天津市碳计量中心(石油天然气),构建“钻井—管网—场站”碳计量技术体系;河北省结合钢铁产业优势,以钢铁行业为重点培育国家碳计量中心;山西省批准筹建省碳计量中心,明确44项重点任务;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研制碳监测一体机等核心专利。
在科技创新方面,各地联合攻关推动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氢能、人工智能等领域确定7项大区计量科技项目,所有项目都在有序开展研究;天津市获批国家NQI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全国首个NMP渗透管标准物质,《高精度微小力值产生及测量技术与应用》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民生保障方面,各地加强民用“三表”、电子秤、加油机等民生计量监督,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京津冀晋蒙5地深入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工作;北京市实施《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拟在华北地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天津市运用“三书一函”制度,向3家公用企业下发《提醒敦促函》;河北省试点推广具有防作弊、数据远传功能的物联网电子计价秤及“一秤一码”;山西省建立立体化投诉响应模式,保障群众计量诉求得到快速反馈、及时办结;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加油站综合智慧监管平台,以智慧计量破解加油机作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