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是指古代的堤坝”“北海团城藏着不为人知的‘水秘密’”“北京也曾经有水草丰美、河湖纵横的‘水乡’风姿”……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纵古贯今,向学生们展示了北京水资源的匮乏、南水北调进京的不易,以及日常节水的必要性。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抢答,积极在“北京节水 你我同心同行”横幅上签名。当得知北京的缺水现状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贡献后,他们深受触动并承诺: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节水优先”德育校本课自2024年12月19日首次开课以来,已搭建起北京节水德育教学实践平台。今年,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持续推动课程体系拓展,借助世界水日、全国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以及开学新生教育课契机,面向全市11个区的13所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节水优先德育开学新生教育”。课程所用课件由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统一编制审定,各校德育教师负责备课和授课,确保教学质量与内容规范。
“一方面,学校德育老师通过备课授课,搭建起校内节水宣传的新阵地;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加入‘北京市节水护水志愿服务队’,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节水知识转变为主动宣传节水理念。这种宣传主体的转变,极大提升了青少年的节水意识,达到了开设节水德育课的初衷。”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曹宏表示。
曹宏介绍,为检验课程成效,为课程优化及政策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在海淀、东城、朝阳、昌平4区8所中学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1600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课程将学生对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了解率从32%提高到了85%,显著增强了学生对本市节水政策及“每个人都有节水责任”的认知,93%的学生认为课程“有帮助”“有趣易懂”。这表明,节水德育课程能有效提升中学生的节水认知、责任认同与行为意向,且学生满意度高,具备在全市复制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