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水布局保障“供好水”。今年以来,海东市围绕“同饮源头水、民族一家亲”,加快构建全市水网建设。共落实资金2.77亿元,年内实施乐都区高店镇东门村等九村人饮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民和县乡村振兴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互助县西山乡张家沟村人饮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化隆县避险搬迁小集中安置点人饮配套工程、循化县白庄镇至清水乡人畜饮水工程等各类重点项目总计31项。计划受益人口31.92万人,维修养护工程19处,安装净化设备13处、消毒设施106处,加快构建“三横两纵、一核四区、多源互补”的海东水网空间格局,为全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提升供水水质力保“喝好水”。农村牧区供水,既要确保老百姓喝上水,还要确保喝上安全水。截至目前,全市95个乡镇1587行政村涉及约125.9万农村供水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65.47万人,占比52%以上),共建成1203处农村供水工程,输水干支管总长6555公里,配水管总长1.2万公里,蓄水池2454座,各类管道建筑物1.8万座,农村净水厂32座,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81%,供水保证率达95.4%。今年以来,全市开展8次农村人饮排查监测,市县两级联合督导检查4次,累计入村40余村170余户,发现并督促整改断水、水质浑浊等问题14项,受理并办结人饮信访事项19项。全市水利部门落实供水水质达标与服务监管同步进行,引导各族群众饮水思源、感念党恩。
创新运营机制确保“管好水”。海东市立足市情,全面推行“政府监管、公司化运行、专业化管护”的县域统管模式,构建可持续的“以水养水”良性循环机制,目前全市安装智能水表8.82万块,部分地区智能水表安装率达83%,水费收缴与节水效益双提升。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县已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分别组建禹康、龙浩、宏禹、振润4家农村供水公司。乐都区、循化县已分别成立供水公司,正在积极建立完善管护运营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村供水公司化统管工作。同时,全市按要求定期开展水质巡检工作,上半年全市累计水质取样1005次,集中式供水工程检测全覆盖,水质达标率达100%。
海东市通过“三个好”举措,不仅畅通农村饮水保障的“源头活水”,更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一步,全市水利部门将充分发扬水务工作者的务实精神与亲民情怀,持续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县区供水管护、农业水价调整等方面的问题,增进各民族群众获得感,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凝聚磅礴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