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水润民心”惠万家 永城市打造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样板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19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17
 《 河南日报农村版 》( 2025年09月12日 第 04 版)

p30_s

永城市城乡供水调度中心 田彩丽 摄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燕 陈炫羽 通讯员 杨哲洋 田彩丽

  从省级调研获肯定到全省现场会“取经”,从水利部授予“规范化水厂”到40余个省内外县区慕名考察——近年来,永城市始终聚焦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核心需求,以“县域统管、智慧赋能、优质服务”为抓手,成功破解农村供水管理难题,构建起保障有力、管理高效、服务贴心的农村供水体系,打造出“水润民心”的永城样板,让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更流进群众心坎里。

  荣誉加身

  实力见证“永城经验”辐射力

  荣誉的背后,是永城在农村供水领域的持续深耕与突破。2020年,永城市侯岭供水厂斩获水利部“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成为行业典范;2022年5月起,省水利厅主要领导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及相关工作场合中,多次对永城供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实现“统一管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良性循环,并明确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2023年,永城市西城区供水厂再添两项重量级荣誉——水利部“标准化管理供水工程”、省水利厅“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工程”,同年3月,商丘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现场会在永城召开,让“永城经验”首次在区域层面集中亮相;2024年3月,河南省农村水利工作(农村供水)现场会落地永城,封丘、临颍等省内外40余个县区的水利部门、供水公司负责人专程前来考察学习,“永城经验”持续辐射推广。

  县域统管

  破解“散乱差”,实现“规模化”蜕变

  “以前水厂承包给个人,只管收费不管维护,水管坏了没人修,停水是常事。现在不一样了,水压稳、水质好,有问题打个电话就有人管!”9月10日,提及农村供水的变化,永城市黄口镇农民李先生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转变,源于永城市对农村供水管理模式的彻底革新。

  此前,永城市农村水厂采取“建成移交给乡镇、乡镇承包给个人”的模式,个人承包者普遍存在“重收费、轻维护”的倾向,不仅透支工程使用寿命,最终还常因管理不善导致供水中断,遗留问题只能由政府兜底解决。为彻底破解这一困局,永城市委、市政府明确“农村供水是公益事业、民生工程,必须姓‘公’”的定位,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农村供水国有资产回收工作:通过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统一思想,以政府文件明确回收标准与流程,要求各乡镇党政负责人牵头落实,对照水厂移交协议逐项核对,限定一个月内完成承包人交接。2019年5月,全市农村供水国有资产回收工作全面完成,原有分散的单村水厂被并网整合,实现“一乡一厂”的规模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永城市组建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下设行政事务、生产技术、水质化验等6个部门及5个子公司,形成专业化管理架构。公司现有职工16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66人,为供水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步落地:实行全员打卡考勤,每周召开厂长例会,每半年围绕安全生产、水费收缴、供水服务等维度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奖惩直接挂钩;永城市水利局则全程履行指导监管职责,确保农村供水工程从建设到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化、规模化、制度化”要求。

  县域统管的优势迅速凸显: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金融工具,永城市先后完成水厂兼并、供水管网升级与设备更新,西城区供水厂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工程已顺利竣工,酂阳10万吨供水厂加速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西城区水厂覆盖沱滨街道、十八里镇等区域,经开区水厂日供水量达5000余立方米,有效保障侯岭街道、黄口乡等区域夏季用水高峰需求,彻底解决了过去“管理分散、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

  智慧赋能

  科技注入新动能,管理效能大提升

  “以前要跑遍各个水厂查看设备,现在在信息中心就能实时监控29座水厂的运行情况,效率翻了好几倍!”永城市水利局供水集团董事长龚启跃的话语,道出了智慧水务带来的变革。

  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永城市结合本地供水实际,自主研发“智慧水务自动化系统”,构建起“四个子系统+手机App”的智慧管理体系:收费管理系统实现水费收缴全流程线上化,用户无须跑腿即可完成缴费;自动化远传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各水厂水位、压力、流量等数据,为科学调度提供数据支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29座水厂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生产环节可视可控;人员管理系统规范员工考勤与工作调度,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通过配套的手机App,治水监控、数据上传、物资购销等日常工作可随时操作,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

  与此同时,永城市供水信息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工作人员通过智慧系统实时监测全市29座水厂的机电设备运行、安全生产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远程预警与调度处置。智慧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实现了“优质低耗、高效供水”的目标,为农村供水管理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优质服务

  把“民生水”送到群众心坎里

  “前一天反映水压小,第二天就送水上门,还装了增压设备,真是太贴心了!”今年5月28日,永城市侯岭街道柏山村村民看着恢复正常的自来水,向供水集团工作人员连连道谢。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永城供水“急民之所急”的生动写照。

  时间回到5月27日,侯岭水厂工作人员在末梢水排查中发现,柏山村因供水管网较细、村庄海拔高于水厂47米,叠加旱情用水高峰,出现明显水压不足问题。了解情况后,供水集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维修人员携带设备赶赴现场,24小时内完成增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月28日,柏山村村民家中的自来水恢复正常水压,彻底告别“用水难”。

  在保障供水“量足质优”的同时,永城市始终将“贴心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对水源井、深水泵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制定应急供水预案,停电时立即启用备用电源,保障群众三餐用水不受影响;配备6辆维修车、4台挖掘机与开沟机,每个水厂均配备电动三轮维修车,构建起“集团应急抢修队+水厂维修组+片区责任人”的三级维修网络,快速响应群众需求。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永城市公开24小时报修、投诉电话,客服人员在24小时内对所有诉求进行回访,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实现农村用水户向上级反映问题数为零。针对老年用户等特殊群体,水厂提供上门收费、检修服务;同时开通服务大厅、支付宝、微信等多元化缴费渠道,让群众缴费更便捷。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从“管得住”到“管得好”,永城市以农村供水规范化管理的生动实践,让“水润民心”的承诺落地生根,为县域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城经验”。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