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早已习惯了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自来水的生活,但目前邢台却还有2645个村,291万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水困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占到全市总村数和农村总人口的50%以上。为使广大农民像市民一样用上自来水,告别有害苦咸水,该市正在大力推行联村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最终构建农村饮水保障体系,让村村通上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民饮水工程可持续良性运转。
据悉,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工作采取的是单村供水,但经过有关部门调查总结发现,单村供水模式有四个弊端:首先是建设标准比较低。多为单村打井或修蓄水池、铺供水管网,中间往往没有任何必要的水处理设施,也不能保证24小时全天候供水;其次是单位投资比较大。单村供水工程人均投资在400元左右,比联村集中供水高出30%以上;再次是建后管理粗放。一般由村里指派专人定点定时放水,象征性地收取部分水费,有些还不收费,维修养护跟不上,饮水没有保证;还有就是水源保证率低。单村单井水源水质差、水量保证程度低,一旦水源出现问题,易导致饮水困难问题出现。因此,这种单村供水的建设管理模式虽然短期内暂时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不能满足农村饮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过广泛讨论,邢台确定在全市大力推行联村集中供水工程。
这项工程将在山区、平原、丰水区和贫水区因地制宜进行。平原区供水半径为6公里,10—15个村结为一组建站;山区根据水源、地形和村庄布局联村建站,最大限度地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据悉,今后5年时间通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将先后解决全市268万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去年,作为试点的巨鹿、威县、沙河、南宫等4个县市,联村集中供水都取得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