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旱包子”西河镇的攻坚答卷:科学抗旱与长效治水并进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02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5
        地处半丘陵地带的西河镇,因地势高、来水少,历史上长期被称为“旱包子”。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该镇坚持科学抗旱与系统治水相结合,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为农业稳产增收和群众饮水安全筑牢“水防线”。




过去,西河镇群众饱受用水困扰。水压不稳、定时供水、突然断水是家常便饭。不少居民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蓄水,争分夺秒完成洗漱洗衣,生活极为不便。如今,24小时不停水,居民日常生活更加从容有序。


对于种粮大户林迎桥来说,稳定的水源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收入。他承包的稻田就在五一水库下游,“以前每到抗旱季就整夜睡不着,要守着水泵抢水,还经常抢不到。现在渠里一直有水,心里踏实多了。估计今年亩产还能增加百来斤。”




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源于该镇扎实推进的抗旱供水工程。作为孝南区海拔最高的乡镇,西河镇日用水量约3700吨,原本一半依赖韩桥水库,一半来自新铺镇自来水厂。自去年下半年持续干旱少雨以来,韩桥水库逐渐干涸,今年4月起已无法正常供水,新铺水厂日供水量仅约1300吨,巨大缺口让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陷入困境。


民生渴盼,刻不容缓。西河镇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千方百计找水源、谋方案。今年6月,利用水库水位较低的窗口期,对韩桥水库周边渠系进行全面清理,扩挖体积、增加来水面积,使其总蓄水容量从110余万立方米增至150余万立方米,“大水缸”扩容工程立竿见影。




与此同时,五一水库至韩桥水库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五一水库属于滚子河流域,承雨面积广、水量充沛。西河镇积极争取总投资2400万元的引调水项目,铺设输水管网3.08公里,新建泵站装机容量630千瓦,设计流量为每秒1.5立方米。工程于2024年12月开工,现已全部完工。该项目不仅有效保障周边6个村3万余亩农田灌溉,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还显著改善了邓家河流域的生态基流和水质,使其稳定在Ⅲ类以上。




引调水工程带来的不仅是发展之水,更是生态之水。邓家河生态基流得到稳定补充,河道恢复了生机,水质持续向好。昔日因干旱而萎缩的塘堰湿地也逐渐重现活力,构成了乡村田园画卷中灵动的点缀,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厚重的生态底色。


“既要谋远水,更要解近渴。”在推进引调水工程的同时,西河镇主动对接孝感市自来水厂,新建8公里自来水管线连通镇区。但因孝感城区与西河镇存在20多米地势落差,首次试水未能成功。经水利专家和镇委班子沿线勘察、科学论证,最终决定在新铺镇新进村新建一座增压泵站。8月11日,泵站建成通水,西河镇约3万名群众用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全力做好当前蓄水、调水、节水等抗旱工作的基础上,西河镇更加注重长远谋划,积极将全域用水需求纳入“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持续推进塘堰清淤、水库扩容、生态治理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着力构建安全性高、可持续性强的现代水网体系。




如今,走在西河镇的田野间,昔日“望天田”正逐步变为“丰产方”,灌溉渠系畅通有序,农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沃野千里、稻浪滚滚”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建成投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旱包子”标签正在被一步步撕掉,一幅以水惠民、以水兴农的新图景已经跃然眼前。


摘掉“旱包子”的帽子,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西河镇的目光已然投向更远的未来:纳入“十五五”规划的现代化水网正在加紧谋划,智慧水利项目即将上马,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人心。一个供水安全可靠、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健康优美的宜居新西河,正从宏伟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