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推动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节水意识,采取有效节水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水耗。公众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浪费,珍惜每一滴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州关于节水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转变。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青海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协调和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创建,海西州“十四五”创建节水型企业15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00家,节水型小区13个,节水型灌区2个。牢固树立节水观念,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为契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主要包括线上答题、线下集中宣传、节水七进、节水培训等系列活动。开展海西州2024年“节水中国行”暨美丽中国、节水优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印发《海西州节水进企业宣讲活动方案》,赴七个地区开展水法律法规宣讲及节水进企业宣传活动。海西州水利局和德令哈市水利局被评选为2024年青海省“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坚持空间均衡,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2024年,全州用水总量10.1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42.3立方米/万元,较2020年下降了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2立方米/万元,较2020年下降了5.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17,均完成省定目标。制定印发全州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督促指导格尔木市积极推进地下水用水总量压减及盐湖“4+2”需水保供,逐步实现地下水源置换。南水北调海西水网公司挂牌成立,蓄集峡水利枢纽供水工程、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引通济柴”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不断优化全州水资源配置,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坚持系统治理,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坚持以流域为单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全面建立全州1294条河流、91个湖泊分级分段四级河湖长基础信息台账,设立村级河湖长制工作室,落实村级河湖长250名,湿地生态管护员101名。州级总河湖长签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涉水问题整治工作的决定》等令,着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幸福河湖建设等年度重点任务落实。年度全州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7793人次,实现河湖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印发《海西州推行“林(草)长+河湖长”联动机制工作方案》《海西州“河湖长制”“生态警长制”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青藏川三省(区)七市(州)第四届江河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青藏川三省(区)七市(州)江河(上游)流域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联手治水兴水共护江河安澜-德令哈共识》,签订《青藏川三省(区)七市(州)江河流域河湖长制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提升青藏川三省(区)跨界河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12条河湖健康评价,7条河流幸福河湖建设。
坚持两手发力,水利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蓄集峡水利枢纽、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蓄集峡水利枢纽德令哈供水工程、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诺木洪水库、哇沿水库、塔塔棱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统筹推进,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海西州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海西州加强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定实施,多措并举开展水资源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取水口信息审核率100%,取水口计量档案建档率100%,违规问题排查整改率100%。开展全省首家取水许可移交换证工作,完成410套取水许可证复核工作,累计盘活用水指标约0.8亿立方米,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要素保障。建成海西州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格尔木市智慧水利云平台,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用水计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可能超许可情况进行提前研判,提高监管能力,以数字赋能助力节水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和节水统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