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七成季节性缺水村解决用水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9  来源:株洲新闻网  浏览次数:13
 


【理】

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侯德怀 通讯员/彭政 刘小花)8月27日下午,天元区群丰镇新街社区,20多名工人冒着炎炎烈日,正在白石水厂提质扩容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工地上,埋头铺设供水管道。“作为全市唯一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县市区,全部项目完工后,全区农村居民基本都将用上自来水。”正在现场督促检查施工质量的天元区水利局副局长马彬林说。

这只是全市强力推进农村供水两项集中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整治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问题’列入16件民生实事;省纪委监委也将‘整治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列入10个重点项目。”市水利局副局长刘亮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87处,其中千吨万人供水工程63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0处、千人供水工程105处、百人供水工程109处,设计供水总规模为26万立方米/天,年实际供水量约6000万立方米。

截至去年底,我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2.94%、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为63.38%。省里今年给株洲下达的任务,是普及率达到94.5%,规模化覆盖率达到75.73%。为此,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建立了“数据账”“问题账”“制度账”等6个方面的工作台账,明确了两项集中整治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积极整合、筹措资金,目前已铺排53个项目,计划投资3.86亿元,逐步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让汩汩清水润泽乡村。

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与农电科负责人介绍,天元区白石水厂提质扩容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1.9亿元,获批农村供水专项债8000万元。目前正在三门、雷打石、群丰、马家河等镇(街道)齐头推进,这一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可新增规模化供水3.63万人,有效促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芦淞区大京水厂扩容改造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获批专项债3700万元,建成后可增加规模化供水2.89万人,实现白关镇及周边区域自来水全覆盖;醴陵市石亭自来水新建工程获得1350万元省级重点扶持资金支持,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施工方案评审报批,建成后将填补石亭镇没有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的空白。

“全市共收集农村供水问题174个,目前已整改销号83个,整改完成率为47.7%。”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饮水难、用水难”,占了其中的46.55%。2022年特大干旱年以来,全市动用洒水车、消防车送水救急的季节性缺水村有151个,经过近3年的管网延伸和供水工程建设,目前已减少到42个,减幅达72.2%。

【释】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聚焦群众身边饮水问题和供水薄弱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一地一策”、精准发力,积极解决群众“饮水难、用水难”,还只是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水质检测、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解决管网老化以及乱收费、收费难等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让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才能真正打造“水润民心”的株洲样板,不断增强广大乡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