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战高温 保供水丨起制水工人∶全年无休的守护,换来“不断流”的清泉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0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次数:18

清晨8点过,太阳已高悬天空,蝉鸣声在40℃的空气中躁动起来。

张玥和同事带着检测设备开始了白班的第一轮巡检。不一会儿,她的工装后背就被汗水浸湿,但她顾不上擦拭,快步走向原水取样点。张玥是南岸区白洋滩水厂运行组组长,也是一名基层起制水工人。这样的巡检工作,是她每天重复的“必修课”——确保每一滴流进千家万户的自来水,都清澈、安全。

 

8月的重庆,户外热浪翻滚。白洋滩水厂的机器轰鸣声与蝉鸣声交织,张玥和同事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制水环节之间。每两小时一次,他们必须完成从原水到出厂水的全流程检测——测浊度、查设备、观察生物鱼状态……“就像一场不会停的考试,题目每天都一样,但绝不能答错。”张玥说。

时钟刚过10点,背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张玥又开始了当天的第二次巡检。她熟练地取出浊度仪,将取样瓶缓缓插入检测槽,眼睛紧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

“浊度正常。”她一边对同事说,快速记录下数据,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检测点。

高温天气让供水保障的难度倍增。暴雨、洪水可能导致原水浊度骤变,这就要求制水工艺必须快速响应、动态调整。

张玥和同事们不得不加大巡检频次,每天都要在烈日下奔走上万步,对一个个关键点位反复检查。“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张玥说着,眼睛仍紧盯着池中的水流状态,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检测的数据。

中午12点过,红外测温仪扫过电机设备,屏幕上的数字跳上50℃,张玥蹲在沉淀池旁,仔细观察絮凝效果,工装再一次被汗水浸透,又在高温下迅速烘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早就习惯了。”她笑着说,顺手打开一瓶藿香正气液,一口喝下。

在白洋滩水厂的生物监测点,四条金鱼在鱼缸里悠闲游动。“它们可是我们水厂的第一批‘用户’。”

张玥轻轻敲了敲鱼缸。这些金鱼生活在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的过滤水中,它们的健康状态直接反映水质安全。国家标准要求自来水浊度不超过1NTU,而白洋滩水厂的内控标准是不超过0.2NTU。

“我们得对自己更严格,才能让老百姓喝得放心。”张玥说,白洋滩水厂承担着南岸区大部分供水任务,服务人口约50万人。这个数字在她心里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千家万户餐桌上冒着热气的汤,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咕咚咕咚喝下的凉白开。

“很多人觉得,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我们来说,每一滴水的背后,都是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能够保障千家万户的供水安全,心里还是挺甜的。”

深夜11点,白洋滩水厂的灯光依然亮着。接班的供水工人坐在电脑前,仔细核对当天的检测数据。窗外,一盏盏温暖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哗啦啦的流水声中,那是母亲在给婴儿冲奶粉,是老人睡前服药的温水,是加班的年轻人泡的一碗面——这些平凡的生活片段,都融入了供水工人日复一日的坚守。当清澈的水流从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欢快涌出时,那正是对他们无声付出最美的回应。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