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酷暑肆虐。红沿河核电厂周边海域迎来海月水母暴发高峰期,对核电厂取水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面对这场悄无声息的“入侵”,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东北监督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闻令而动,投入一场连续多日昼夜不息、无惧“烤”验的取水安全保卫战。
早晨8时,“战情”研判不容迟。冷源前线指挥中心会议室,身着“国家核安全局”标识马甲的监督员们准时集结。参加取水安全早会,是他们的“必修课”。在这里,他们精准梳理、细致研判前一日的海量信息:海生物监测预警趋势、拦截打捞实际成效、关键设备运行状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午后14时,骄阳似火,海面蒸腾。在打捞船滚烫的甲板上,身着橙色救生衣的监督员随船出海,直面炙烤。他们严谨、细致地实地查验:取水安全保障资源是否到位?人员值守是否严阵以待?拦截网是否牢固可靠?外海监测点取样是否正常?只有亲眼确认、亲手核查,他们紧绷的神经、悬着的心才能稍得舒缓。
凌晨3时,当城市沉入梦乡,红沿河核电厂冷源保障控制中心依旧灯火通明。监督员们的身影同样活跃在关键岗位——驻守冷源前线指挥中心,紧盯数据变化;深入现场,在轰鸣的反冲洗泵房旁、在拦截网的堤岸上仔细巡查。他们的目光穿透沉沉夜色,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威胁取水安全的蛛丝马迹。
烈日灼身,星光作伴。监督员们的身影,频繁穿梭于陆上指挥中心与颠簸的海上打捞船之间。汗水浸透制服,深夜里打着手电筒前行,勾勒出红沿河取水口岸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水母高峰期预计持续到7月底,我们深知,多流一滴汗,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多守一夜岗,防线就多一分稳固。”一位在取水口彻夜值守的监督员道出了所有奋战者的心声。6月15日起,东北监督站便依据《2025年红沿河取水安全监督实施方案》,全面铺开、持续深化监督检查工作。7月18日,进入关键期,东北监督站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驻守一线,亲自带队全方位检查营运单位的资源保障、人员备勤、拦截网状态及外海监测取样等关键环节,反复强调、严督实导,要求营运单位务必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确保取水安全万无一失。
截至8月1日,红沿河核电厂周边海域海月水母数量已显著减少并逐步消亡。在全体监督人员不舍昼夜的严密守护和艰辛付出下,这场高温酷暑下的艰苦鏖战,以核安全“水防线”的坚不可摧,赢得了阶段性胜利,有力守护了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