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供水网络持续完善。我市立足构建“一轴两区、多库连通、五横七纵、河湿相融”的现代水网总体布局,新改建水库11座,新增有效库容1.2亿立方米,实现区域互联互通与多水源协同调度,水源保障网更加稳固。坚持“建大、并中、减小”,全面退出乡镇供水站,全市在用农村供水工程由23处压减至13处,全部实现万吨以上规模化水厂供水及区域多水厂联供,农村与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供水保障网持续优化。实施东营区、河口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广饶县城乡供水管网配套保障项目及各县区老旧供水设施维修改造等工程,累计更新供水管网2915公里、改造村庄313个。优质供给网日益织密,完成8座水厂升级改造,增加超滤、纳滤、臭氧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提升至71.5%。
全域管控,强化联动,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标准化创建工作引领全省,5个县区全部通过水利部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县区审核,13处农村供水工程全部创建为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县域饮水安全和水厂标准化管理“双覆盖”。水质监测体系严密高效,建立“生态环境部门水源检测+供水单位自检+卫生健康部门监督检测+水务部门巡检”四位一体水质监测体系,全过程、全方位保障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水质安全。
建章立制,着眼长效,管理效能显著提升。政策支撑体系日趋健全,出台《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东营市农村供水保障规划》,修订《东营市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管理、维护提供了坚实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由市能源集团、垦利区鲁源水务集团等5家国有企业作为县域统管实施主体,搭建起专业化管护平台和服务队伍,负责13处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全面实现县域统管。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抓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全力推进2025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更新改造供水管网400公里、更换智能水表2.85万块。指导各县区积极谋划“十五五”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按照轻重缓急,持续推进老旧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强化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协作联动,同步开展全市水务部门水质巡检,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水、优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