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从本土瓶颈到国际蓝海:中国水务企业如何破局“出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8  来源:中国水网  浏览次数:14
综上所述,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局限于技术领域,更应涵盖管理、法律、国际标准、市场开拓及跨文化沟通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水务行业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增强国际公共关系互动,融入中资企业“出海圈”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企业已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基建经验。以中国交建(CCCC)、中国铁建(CRCC)和中国电建(POWERCHINA)为代表的企业,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领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这为环保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合作机会。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建企业与环保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协作,从单一项目建设走向系统性可持续发展合作,推动绿色基建与生态环保协同发展,形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水务企业应加强国际公共关系能力建设,积极融入中资企业的“出海圈”。企业可设立专业的国际公关团队,利用国际展会、论坛及行业峰会,加强与国际媒体、专家及政府部门沟通交流。随着国际化进程加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不仅需要技术资金,更需突破国际公共关系障碍,实现与其他中资企业的协同发展。

为提升水务企业国际竞争力,建议:

一是定期开展行业国际化专题研讨,邀请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分享实操案例,提供具体参考。

二是建立海外公共关系联动平台,开展海外舆情监测与风险预警,协同防范和应对投资风险。

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国际论坛、展会和公益项目,特别关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塑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四是推动跨行业联盟合作,鼓励水务企业与能源、基建、通信等企业共同进入海外市场,共享公共关系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

总之,水务企业应将国际公共关系互动纳入战略规划,加强与中资企业联动,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与公关协作机制。通过提升国际形象,增进当地政府和公众信任,推动企业实现全球市场可持续发展。

05结语

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水务行业伴随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实现了蓬勃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转变,水务企业转向海外市场谋求新的增长空间成为必然趋势。

在“一带一路”及“绿色丝绸之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全球水务领域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国际水务市场正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水务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经验,并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和运营管理能力。如果能够有效把握这一战略机遇,企业将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简介

37_7_1751853114

Jennie Wang(王厦厦)

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曾先后任职于首创环保、北排集团逾12年。2024年作为公共事业领域优秀社会人才赴新加坡学习,同时参加了UNGC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可持续发展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中国-新加坡政策的互学互鉴、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ASEAN(东盟)脱碳进程中的市场机遇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网. 年度水务数据盘点,揭晓2024水业影响力企业[EB/OL]. https://www.h2o-china.com/news/357001.html, 2025-03.

[2] 中国水网. 王凯军:革新平台,转换“攻守”之势,或是中国水务企业最大的机会[EB/OL]. https://www.h2o-china.com/news/351571.html, 2024-07.

[3]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3[R]. 2024.

[4] 商务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J]. 中国外资, 2024(19): 7.

[5] 胡鞍钢, 王亚华. 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J]. 中国软科学, 2000(05): 5-11.

[6] 李少军. 水资源与国际安全[J]. 百科知识, 1997 (2): 4-6.

[7] 张泽. 国际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 2009, 2009.

[8] 王正旭. 水资源危机与国际关系[J]. 水利发展研究, 2004, 4(5): 52-55.

[9] 郝少英. 跨国水资源和谐开发十大关系法律初探[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 166-176.

[10] 逄增辉.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 经济评论, 2004(01): 119-124.

[11] 向若滢. 中国环境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北京: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23. DOI:10.27054/d.cnki.ggjms.2023.000020.

[12] 人民网. 中企倾心打造蒙古国最大民生工程[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924578028683238, 2023-10.

[13] 张晓涛, 刘亿, 刘笑萍.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国际贸易, 2019(03): 57-64.

[14] 中国画报. 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合作平台[EB/OL]. http://www.rmhb.com.cn/zt/ydyl/202207/t20220727_800301951.html, 2022-07.

[15] 中国青年报. 外交部:中方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3000人次的绿色人才[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707189355985255, 2023-02.

[16] 方旖旎.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的特征与风险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 29(01): 67-72.

[17] 张原.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征、挑战与“双循环”发展战略应对[J]. 当代经济管理, 2021, 43(07): 44-54.

[18] 毛维准. 大国海外基建与地区秩序变动——以中国—东南亚基建合作为案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12): 96-122+159.

[19] 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水资源大国巴西积极应对区域水荒问题》

[20] 前瞻网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小,反渗透膜行业国产化亟待加强!》

[21] 人民网2023年10月《中企倾心打造蒙古国最大民生工程》

[22] 黄贝, 王霄, 刘哲希. 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冲突——基于水电站项目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11): 38-66+157.

[2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生态环境部. 绿色丝绸之路发展报告: 2023: 汉文、英文[R].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3.

[24] 姚檀栋, 黄建平, 徐柏青, 等.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气候变化科技应对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09): 1264-1272.

[25] 董亮. 国际规范、环境合作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倡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12): 146-152.

[26] 段雯娟. “一带一路”倡议下环保产业的新使命[J]. 地球, 2018(07): 74-75.

[27] 曾贤刚. 论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 中国环保产业, 2005(02): 12-14.

[28] 广发证券. 水务行业专题报告之化债篇: 水务行业三问, 应收问题、未来增长、发展趋势?[R]. 2024.

[29] 张晓涛,刘亿,刘笑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贸易,2019(03):57-64.DOI:10.14114/j.cnki.itrade.2019.03.008.

[30] 中国画报2022年7月《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合作平台》

[31] 中国青年报2023年2月《外交部:中方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3000人次的绿色人才》

[32]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24: Water for Prosperity and Peace[R]. 2024.

[33]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Risks 2025, 20th Edition[R].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5.

[34] Mekonnen M M, Hoekstra A Y. Four billion people facing severe water scarcity[J]. Science Advances, 2016, 2(2): e1500323.

[35] Kookana R S, Drechsel P, Jamwal P, Vanderzalm J. Urbanisation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ssu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water and food securit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2: 139057.

[36] Hamel P, Tan L.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Flood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Southeast Asia[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69(4): 699.

[37] ChinaDaily. Chinese water company to invest $1.6b in overseas markets[EB/OL]. 2014-06.

[38] Yoffe S, Fisk G, Giordano M, et al.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Wate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Data Sets and Applications[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04, 40(5): Art.No.W05S04.

[39] Zhou J, Li X, Yu X, Zhao T, Ruan W. 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Scientific Reports, 14(1), 1-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5781-z

[40 UNECE Policy Guidance Note on the Benefits of Transboundary Water Cooperation: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Communication.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Transboundary Watercourses and International Lakes.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UNECE), 2015.

[41] Shemer H, Wald S, Semiat R.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Global Water Scarcity[J]. Membranes, 2023, 13(6): 612. https://doi.org/10.3390/membranes13060612

[42] China’s exports to US sink, offset by trade with other economies, as US tariffs hit global trade. https://apnews.com/article/china-economy-trade-exports-trump-1ccca562b7381cd8546263342c640f52

[43] Nyamjav B, Badarch A, Sangi C, Khurelbaatar G.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J]. Sustainability, 2022, 15(5): 4528.

[44] Markusen J R. The boundar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9(2): 169-189.

[45] Dunning J H, Lundan S M. Institutions and the OLI paradigm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 25: 573-593.

[46] Luo Y, Tung R L.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 A springboar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4): 481-498.

[47] Liu W, Dunford M.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Unpack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Area Development and Policy, 2016, 1(3): 323-340.

[48] Ketels C H M. Michael Porter’s competitiveness framework—recent learnings and new research priorities[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6, 6: 115-136.

[49] Oxford Economics. Global Infrastructure Outlook: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Needs 50 Countries, 7 Sectors to 2040[R]. https://outlook.gihub.org/sectors/water, 2024.

[50] Scissors D. $2.5 Trillion: 20 Years of China’s Global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R]. 2025.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