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又是大旱,全村6000多亩稻田全部适时插上了秧苗。”6月5日,钟祥市冷水镇乔坡村村民陶德兵说,过去渠道淤积,水难以进村,现在全村稻田都能得到灌溉。
治国村地处郑家湾泵站灌区二级站北支渠末端,以往渠道没硬化,支渠放水到该村需6小时,现在仅需要3小时。
郑家湾泵站灌区横卧的渡槽,十分壮观。
这得益于近十年来,灌区建设管理上的巨大变化。
2015年,荆门市成立汉西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管理局,通过水系连通从汉江钟祥段向荆门城区调水,以解决60万居民应急备用水源和生态用水问题,并解决沿线农田灌溉问题。
该工程以引提输蓄相结合,从汉江钟祥段碾盘山的沿山头闸引水,经西大河通过郑家湾一级二级泵站提水,调水到荆门城区备用水源地寨子坡水库,再通过管道引水至城区竹皮河苏畈桥处,全长46公里。工程新建渡槽2.1公里、隧道3.4公里、改造2座泵站,整修渠系30多公里。
2019年,水系连通工程完工。随后,当地又争取项目资金1.3亿元,对郑家湾泵站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灌溉保证率。
灌区改造完成后,可常态化、大范围开展农田灌溉,形成提灌结合、相对独立的灌溉体系,覆盖15.65万亩农田。
“现在每天向荆门城区第四水厂供水4万多立方米,近期规模将达到10万立方米/日。”荆门市汉西水系连通管理局局长刘春介绍,2023年底,该工程由应急备用水源供水转为常态化保障城市生活供水。去年以来,已累计供水1000余万立方米。
该工程的寨子坡水库还长期向牌楼西河生态补水。牌楼西河是牌楼镇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由于来水有限,周边用水量大。通过生态补水,还牌楼西河一汪碧水。
郑家湾泵站灌区末端蓄水水库——寨子坡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