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绰勒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开始全面发挥防洪、供水、灌溉等工程效益。绰勒灌区工程是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是水利部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9个新增大型灌区之一,并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拟建的内蒙古粮食增产核心区之一。项目总投资11.68亿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农业灌溉,项目区覆盖40个嘎查村、约12万人口。工程实施后,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41.02万亩,项目区内预计净增高质量耕地7002亩,耕地质量等别国家利用等由13.15等提高到12.86等,预计产能提高1333.47万公斤,灌域内农牧民年人均增收1011.83元。
下一步,水利厅将着力推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全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坚持规划与建设并重,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动态调整灌区名录信息,更新完善灌区“一张图”。结合实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抢抓“两重”政策窗口期,推进“十五五”项目规划储备。指导“两重”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继续做好2025年及“十五五”灌区改造储备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拓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巩固政策落地工程成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两重”盘子,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中央投资落实。三是深入推进节水行动,通过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使灌区灌溉系统逐步实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用水等环节全面节水,有效控制地下水位,改土治碱,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灌区实现“节水灌溉、改土防次、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目标。四是探索建设数字化灌区,持续推动河套、镫口、谢尔塔拉等灌区数字孪生建设,2025年12月底前建成永济灌域数字孪生国家级试点,为灌区智慧化、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