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轻点屏幕,水泵一键启动,清水流向田间。“田间地头装上墒情监测仪,泵站闸门改成自动的,哪块田水深水浅、稻子长势如何,都能看得明明白白。”安徽省六安市林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浩说。
1100亩鱼稻共生田、2400亩虾稻共作田用的水,来自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清凉寺分干渠。“管好几千亩地,不容易。以前,每天要巡田测水深、看稻苗长势。水不够了,开泵站放水;水多了,又要赶着开闸门退水。”江浩说,数字化系统让用水更便利,种地更高效。
实灌面积、来水预报、需水预测……走进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调度中心,2063处水情站、1430处雨情站、40处墒情站等灌区“神经末梢”传回的信息组成“灌区一张图”,构建起数字孪生灌区。
如何用有限的水资源浇灌灌区1060万亩良田?
“首先,要全面掌握灌区有多少水。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的蓄水监测模型,能够实时掌握灌区水库及塘坝蓄水量,利用来水预报模型可以分析出未来10天的来水量。”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徐海说,其次,需水预测模型精准分析,配水方案编制时间由原来的1—2周缩短为几分钟。
模型助力,调水更科学。灌区工作人员运用供需水预测及配置模型,优化蓄水、提水、供水等调度。今年以来,灌区农业灌溉引水7.88亿立方米,完成水稻栽插面积约945万亩。
信息化系统在试点范围内覆盖到田间地头。“田里装上了量测水设施,末级渠系配备一体化测控闸门,智能手机远程操控,成了农民的‘田管家’。”徐海表示。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吕平介绍,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灌区数字孪生平台,提高水利感知网和自动化控制的覆盖范围,迭代升级水资源配置调度、渠道防汛等关键业务应用体系,打造“管用、实用、好用”的数字孪生灌区。
数字孪生技术为灌区装上“智慧大脑”。水利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数字灌区建设,抓好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灌区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精准供水配水,提高灌溉供水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