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重点项目——福州新区滨海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主体施工正式展开,明年底,松下片区供水将实现“双管齐下”。
路面破除、钢板桩插打、基槽开挖、钢管敷设……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文松南路、营滨东路等道路沿线,一场与“水”有关的攻坚全面铺开,一根根“入住”地下的供水管网,让用水的幸福一点点成为现实。
福州新区滨海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由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福州市滨海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自今年4月中旬进场施工以来,一线水务人争分夺秒,终于迎来关键节点,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也标志着福州新区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开启新征程。按计划,2025年底,滨海水厂配套灵湖路供水管及道路工程就有望完工。
“慢点慢点,放!”“这里,继续开挖!”……文松南路上一片繁忙景象,挖掘机的“长手臂”高效运转,发动机轰鸣“奏乐”,施工人员干劲十足,管道铺设正有序进行,为片区加速牵起一条供水新路。
沟槽回填作业
吊装作业
基槽标准化支护
路面破除
“滨海新城是福州‘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阵地,也是福州新区核心区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区域的建设加速推进,用水需求也持续增长。”滨海水务公司工程总监王黛林介绍,长乐东区水厂和远航水厂往滨海新城供水依靠现状供水管网,已无法满足片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除了供水量急需“扩容”,供水管网结构也等待着一场优化。据了解,因长乐地区的地形结构为南北狭长走向,且两大水厂均位于北部,导致滨海新城的供水管网配套不足,主要呈现枝状结构,管径较小且输水距离较远。特别是松下片区,因处于供水系统的“末梢”,水量和水压不足的短板更为凸显。
如何解决新城供水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此,福州新区滨海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成为“破题”的关键所在。“新水厂+新管网”,是该项目的核心内容,按规划,项目将建设一座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的滨海水厂,还将同步新建长约11公里的DN1400—1600(直径1.4米至1.6米)原水管,采用大口径钢管敷设,同时,还将敷设长约17公里的DN600—800给水管(直径0.6米至0.8米)。
水厂鸟瞰图
“目前,文松南路、营滨东路、福北路的供水管和原水管施工都在同步展开,在具备施工条件的路段,我们采取多点作业模式,全面铺开施工,每天有135名施工及管理人员扎在一线!”王黛林说,眼下,朝着今年底完成滨海水厂配套灵湖路工程DN1000(直径1米)供水管及道路工程的目标,攻坚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
按计划,2026年底,文松南路供水管工程就将完工,届时,总长约8.8公里的新管,将与现状DN600(直径0.6米)的供水管形成“双管供水”格局,显著增加江田、松下片区的供水量,保障城乡安全放心用水。
施工现场检查
“我们将通过精细化管理,强化各方协调配合,全力按下管网施工‘快进键’。”滨海水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管网建设先行启动,待“新水厂+新管网”全面完工投用后,滨海新城将形成大管径输水管道与环状管网的供水格局,依托多水厂联动布局,供水量可实现全面提升,供水压力显著下降,彻底解决供水系统管网末梢水压不足的“顽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