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高标准农田,玉米长势喜人。
盛夏时节,万物勃发。在凉州大地上,涌动的灌溉水顺着一条条蜿蜒伸展的水渠,穿公路、过村庄,流向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再经配套节水管网,精准滋润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
最近一段时间玉米进入抽雄期,需要的水肥较多,凉州区金塔镇右五坝村村委会主任陈光学每天奔波在灌溉水渠和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之间,紧盯每一个环节,确保作物得到及时灌溉。
“右五坝村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总占地面积21.3亩,库容量3.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930亩,通过分阶段蓄水,能够实现‘丰蓄枯用’,从而保障夏灌期间供水稳定。”陈光学说,过去大田漫灌浪费水,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每亩地可节水近100立方米,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凉州区持续推进水系连通工程,让“干渠畅通、支渠配套、斗农渠联网”的蓝图逐步落地,编织出一张水系连通惠民生,水润沃野促振兴的水利网络。
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作为现代水网的“神经末梢”,是水利建设的关键一环。凉州区全力配套建设调蓄水池,加速现代水网建设步伐,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格局”,做好“水文章”,畅通水循环,为现代化建设筑牢了水利支撑。
上游水库的水,沿着灌渠流向下游。
“今年五六月,在南营水库蓄水量不足情况下,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在西营水库调水,有效保障了小麦玉米浇灌。”凉州区金塔镇右五坝村高标准农田管理人员王文武颇有感触地说。
水系连通是指通过修建调蓄水池、水渠、输水管道等水利工程设施,将多个水系连通调剂供水的水网。实施水系连通,可以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也可提高乡村产业增值的效益。
在位于凉州区金塔镇中心村的水系连通工程的调水引水口,由西营水库调来的水流正源源不断地通过引水管道,流向金塔镇以及周边的柏树、和平等镇……
“西营河至金塔河水系连通输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跨灌区调剂,有效缓解了我们灌区水资源短缺和来水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供水保障水平。”凉州区金塔水管处水利股股长卢泰山说,自2023年3月实现连通供水以来,累计调水900万立方米,其中今年以来调水18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柏树、金塔、和平等镇2.8万亩农田灌溉,及时化解了群众用水矛盾,维护了正常用水秩序和灌区社会稳定。
精准掌握灌溉水信息。
解水忧,兴水业,护生态。近年来,凉州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着眼优化水资源调度,破解资源性缺水和时空来水分布不均难题,谋划实施调蓄水池工程项目,通过丰蓄枯用、跨灌区调剂,建立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提高水资源空间调度能力,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改善区域生态,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流水系的自然功能,促进地下水有效补给,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马艳)
高标准农田调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