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贷”单笔融资规模首次突破6000万元大关;水利建设落实银行贷款34.71亿元,同比增长33.5%;贷款利率与用水效率、节水效益、再生水利用量等挂钩;推出基金贷、并购贷……今年一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出新出彩,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正加速积聚成势。
政策引导 合力攻坚
资金落实直接关系工程进度,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两手发力”工作,积极扩大水利投融资规模,有效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广西水利厅与金融机构设立水利投融资联合服务站,建立水利投融资及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专题对接座谈会,指导各地结合项目实际和融资需求,加强项目顶层设计谋划,提升水利项目融资能力。
广西强化政策保障,频出有力之举:研究起草《关于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全自治区水利投融资提供顶层政策保障;加强对《关于开展“水权贷”“节水贷”绿色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解读指导,推动以“水权”为核心权益的抵质押融资模式不断走向成熟;深化运用《“桂惠贷—设备更新贷”“桂惠贷—水利贷”产品实施细则》,将“水利贷”纳入“桂惠贷”贴息政策范围。
贵港市用活金融贷款政策,为重点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大藤峡灌区工程获贷1.39亿元,港南区农村饮水连片集中供水工程获贷7800万元,桂平市城乡供排一体化项目(一期)获贷4800万元,平南县大成工业园区供水、污水处理、热电联产一期项目获贷2.76亿元,桂平市黔江南岸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建设项目获贷5900万元。
《“桂惠贷—设备更新贷”“桂惠贷—水利贷”产品实施细则》成为全国首个具有贴息支持的同类金融服务惠企政策。“基础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政策加大了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向南宁水利发展集团发放6400万元“节水贷”,用于南宁市城市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项目。“我们摸清吃透政策,通过申请贴息支持,有效减轻资金压力。”南宁水利发展集团负责人说。
贴息政策的落实落地,是推动绿色金融与水利建设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也是水利投融资改革践行“两手发力”的重要实践,实现以政策引导市场预期,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金融“活水”激发企业绿色转型“活力”。
两手发力 “双贷”助力
“节水贷”是为节水产业量身定制的绿色金融产品。今年一季度,广西有22笔“节水贷”完成了申请材料,融资需求额度超过30亿元,有3笔完成贷款发放,共计5315万元。
通过“节水贷”,广西新天德能源公司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节水技术服务、合同节水管理;广西北海市湖海水利供水获得411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实施后,帮助企业降低技术改造成本;合浦优才建设公司获得1005万元资金支持,用于供水管网改造……
以“取水权”作为质押物,赋予水权金融属性,盘活水资源资产,激发节水动力,是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市场实践,发挥了金融要素的重要力量。
针对水库权属不清的问题,玉林市完成水库的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确权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一库一证”,公开出让水库的用水权和经营权,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比如,北流市以3.12亿元作为佛子湾、大贤、茂化等3座水库30年用水权和经营权的估值,进行用水权公开挂牌转让,获得北部湾银行2.2亿元信贷融资,实施3座水库除险加固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玉林市还创新推出“基金贷”“并购贷”:龙云灌区工程、蕉林水库工程分别申请5.27亿元、0.75亿元政策性金融基金作为启动资金,撬动共17亿元银行贷款,有力解决了龙云灌区工程、蕉林水库地方配套资金缺口问题;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水库资产及其相关附属工程资产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公开挂网出让,北流市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一体化项目(一期)流转龙门、六洋两座水库资产,取得农发行融资授信7亿元。
“广西将继续指导各地充分用好用足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优惠政策,积极指导项目法人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精准对接,配合加快项目信贷评审工作,争取信贷资金更快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坚决稳住水利建设高速推进的良好势头,全力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