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强化城乡供水保障提升群众用水品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坚决扛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民生责任,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安全、优质、放心水全域供给,城乡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突出“一盘棋”规划 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枣庄市长期以来多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近几年受地质等因素影响,造成地下水水质本底不稳;另外枣庄市农村供水工程普遍规模偏小,导致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对此,市委、市政府立足枣庄市实际,统筹全域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对枣庄城乡供水格局进行“一盘棋”规划,着力构建全市供水“一张网”。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引调水、规模化供水和水质提升等项目34处,将全市小型农村供水工程压减至93处,全面实现了供水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供水水质由达标向优质转变、运行管理由传统向智能转变。
加快“一体化”建设 科学重构全域城乡供水格局
按照“建大、并中、撤小”的思路,累计投资51亿余元实施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为核心,滕州、山亭、台儿庄三个县域供水单元为支撑的“1+3”全域供水格局。其中,中心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新建一座日供水能力22万吨的规模化地表水厂,配套建设骨干输配水管网135公里,可跨行政区域覆盖薛城、市中、峄城和枣庄高新区约165万人。滕州市、台儿庄区在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础上,新建东沙河、顿庄等地表水厂。山亭区针对地形复杂、村庄分散的山丘区供水实际,按照“多源调度、一网互通、集中供水”思路,创新“2+6+N”城乡供水模式,全区农村规模化供水率由2.49%大幅提升至97%以上。
强化“一揽子”保障 做优农村饮水安全民生支撑
在风险管控上,建立农村供水风险动态监测和水质抽检机制,对辖区内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全覆盖巡检,确保水质全面达标。用好“枣解决、枣满意”等民生服务平台,发挥农村水管员作用,建立供水问题分级受理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群众诉求,提升农村供水服务质量。在县域统管上,整体推行“1+N”的供水统管模式,即1家市(县)级水务公司直管到户,实现制水、输水、用水的全过程全流程管理;县域内打造N个镇级营业及服务网点,方便群众办理水费缴纳、报装报修等业务,确保年内实现统管到户全覆盖。
饮水安全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事关乡村振兴成效,更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将更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于农村供水保障的部署要求,坚持规模化实施、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智慧化赋能,全力打造“设施良好、管理规范、供水达标、水价合理、运行可靠”的供水运管服务体系,让 422 万枣庄人民都能喝上“优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