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打通供水“经络”!兰州新区加快“四横五纵”水网体系建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3  来源:中国环境APP  浏览次数:16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新区按照黄河流域“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和“四水四定”总体要求,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和区域环境特点,以推动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名”“有实”“有能”为主线,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落实,采取精准务实举措,加强河湖及生态监管保护,河湖及林草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兰州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取用水监管 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

兰州新区深入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持续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依托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等,全面推广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1以上。大力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持续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累计评选节水型企业31家。加强城市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和日常维护,2024年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8%以下。

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充分发挥水库、调蓄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效益,将收集的雨水、中水优先用于生态绿化。2024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达11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调蓄利用雨洪资源约16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达340万立方米,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城市绿化用水等优先使用非常规水源,实现了由“被动节水”向“主动节水”的转变。

聚焦水系水网建设 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加快“四横五纵”水网体系建设,实现区域水网互联互通、互济互调,为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打通供水“经络”,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兰州新区累计建成水库及各类调蓄工程10余座,调蓄能力由830万立方米增加至400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达1.7亿立方米。累计实施河湖综合治理、水系连通等水利项目10余个,建成库湖连通及供水管网800余公里,统筹实施“投、建、管、运、服”水务一体化改革,创新多元投融资机制,实现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供水保证率达95%以上、供水成本下降15%。

在兰州新区北部区域推进黄河流域国家储备林建设,构筑3万亩生态屏障,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在中部区域构建城区绿化、公园水系、绿廊花海为一体的水生态体系,为生态灌溉就近提供水源。在南部区域以4万亩现代农业公园和6.3万亩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试点,因地制宜建设经济林果与生态防护林带,全力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创新治理模式,累计新增造林绿化21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至46%、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启动推进“村村万树”行动,利用乡村公园绿地、道路、农田林网、边角地、庭院地等区域开展植树造林,2027年年底前,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产业体系。

同时,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配套提升、造林绿化等综合措施,破解了耕地撂荒、保墒能力弱、水土流失等难题。“十四五”期间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余平方公里,年减少流入黄河泥沙约6万吨、减少浮尘约一万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30%。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