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更新+器具升级破解用水顽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北里小区始建于1993年,由于管件器具老化,造成了供排水管线老化及跑冒滴漏、内外查抄水表不便等问题。
朝阳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水务局按照“节水优先、试点带动、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以该小区为试点,开展了节水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仅敷设了新的上下水管线,拆除院内原有透水铺装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相关部门还选取平均用水量在3.6升及以下的高效节水马桶进行换装补贴。通过多轮入户宣传,居民踊跃参与,基本实现“能换尽换”。
“我们参与改造项目的家庭获得了节水大礼包,里面有节水花洒、节水龙头、刮油刀、节水香皂等节水产品,新马桶冲一次的用水量比过去减少三分之一,挺好用的。”居民罗女士说,小区已蝶变为远近闻名的节水小区。
作为老旧小区,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小区的供水管网早已不堪重负。水质差、水压不稳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三天两头停水维修……”居民李阿姨无奈地说。
为彻底解决这一痛点,在小区改造中,根据县供水管网建设规划部署,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在小区铺设2.9公里球墨铸铁供水管网,换装新式机械水表与PPR(无规共聚聚丙烯)入户管道,构建起从水源地到居民水龙头的安全用水链条,为居民用水质量“提档升级”。
围绕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江西省吉安市建立管网建设改造选型机制,定期对老旧小区供水管道进行“全面体检”,对使用年份较长、质量差、漏水频繁的管网进行改造。分类做好管网选材,水管DN(公称通径)100及以上采用球墨铸铁管,DN100以下采用钢塑管,部分小区楼栋立管、水表组及前后明设短管采用不锈钢管,减少管网漏损的同时,同步解决老旧小区水质不稳定、水压不足的问题。
科技赋能+机制创新 促进长效节水
老旧小区节水改造的深化离不开管理机制与创新技术的支撑。
福建省漳州市不少老旧小区不仅没有泵房用地,更没有380伏动力电。智慧泵房解决了这两大难题,也为后期纳入平台化智慧管理做好衔接准备。
智慧泵房最高可供应到15层楼,最多可供50户,而且能实施远程监控预警。据介绍,老旧小区完成二次供水改造后,直接将水箱泵房、加压设施、供水设施纳入管理。智慧泵房用智慧巡检代替人工巡检,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减少水漏损。
“过去夏天用水高峰常断水,现在24小时水压稳定。”山东省济南市新城小区居民张先生表示,小区曾因三处泵房老旧导致水质波动、管理分散。改造后,合并泵房、铺设千米新管线,并全部实现“一户一表”直管到户。
2024年年底,济南市制定出台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450余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和65万户居民水表实施改造,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设施将移交给供水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居民水表全部实施一户一表计量出户和智慧化管理。“一户一表”实现了“用多少水、付多少钱”的水价计费模式,居民有效掌握用水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从漳州、济南等地的实践来看,通过新技术、新设备解决了漏损和水压问题,可降低漏损率;特别是智慧化改造及专业接管后,用水数据可视化使居民节水意识提升,维修响应时间缩短,有效杜绝了“长流水”现象。这种“技术打基础、管理保长效”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用水痛点,更构建了可持续的城市节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