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香港:新法测漏水管 年省逾亿港元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4-11  来源:国际在线  浏览次数:300
  香港每年耗水约9亿多立方米,由于水管老化,当中约四分之一是在输水过程中,在地底悄悄溜走,约相等于9万个标准泳池容量。水务署自2001年采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及早发现地底水管渗漏位置,进行补救,有别过去依靠人手检查。单是过去5年,估计累积节水2.6亿立方米,相当于8.5亿元的食水(自来水)。

  节省食水虽然无法即时令市民在水费方面受惠,但由于新技术可及早发现喉管问题,令爆水管情况明显减少。

  水务署数据显示,2001/02年本港爆水管个案共有1884宗,2005/06年只有1526宗,下降幅度为19%。该署高级工程师林正文估计,爆水管数字下降,主要由于该署近年采用先进的测漏技术,以及全港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更换及复修老化水管计划。

  该署提升水管测漏的效率后,每年发现的渗漏个案,由01/02年的5054宗,下降25%至05/06年的3758宗,即平均每日约10宗,单是去年度节省的食水量已高达3945万立方米,占全年供水量的4%。

  过去测漏水管要在夜间进行,将水管网络内的水掣逐一关掉,监察流量及水压的变化,从而找出漏水范围。

  2001年采用的测漏新方法,将大量有如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记录仪,置于水管网络的水掣上,这些仪器会自行于夜间启动,如发现附近一带有水管渗漏,水务署就会派员驾车巡查,以无线接收器接收信号,找出渗漏的一段水管,然后以声纳仪器收窄范围,最后由富经验的水管测漏人员以听音棒或电子测漏仪,在地面进行听声检查,确定实际位置。此法好处是减低对交通影响,检测期间亦毋须停止供水。

  林正文表示,该署将全港分为1000个检测区,每区包括2000至5000个用户,当中273个24小时监察,其余则定期监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