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南昌市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听证会,30个代表中29人同意自来水涨价,而持反对的1人,仅是要求“涨幅”不要过高。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时,这样的一边倒结果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热议,自来水到底应不应该涨价?所谓的“民意代表”是否能真正代表民意见?
对涨价持支持态度的网友如“fzq1973”在江西论坛发帖,一方面南昌市的水价与周边城市相比,并不高;另一方面水价的上涨,对于市民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
网友“pine98”在跟帖中表示,应该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还有水的浪费不但是居民,主要是耗水大户,如工厂、洗车业、洗浴业等,对这些大户的水价要提高。
网友“龙须面”认为,从幅度来说,此次涨价的幅度很大。不知是否考虑到低收入的家庭?他建议:涨价应该实行累进制,即规定市民每月人均用水在多少吨内是多少钱。超过这个吨数就成倍收费,这样一可以避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保证他们用的起水。二可以真正增加市民的节水意识。
也有网友态度鲜明地反对涨价,网友“stst”跟帖认为,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涨价理由,他是坚决不同意上调水价的。“因为水价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偏低,所以就提价,这也算是提价的理由?怎么不想到南昌的收入水平排在全国的位置呢。把营运成本公开出来,让老百姓好好评判一下,到底为什么涨价?节约水,要涨价,节约粮食,要不要涨价?节约用煤气,要不要涨价?什么资源不节约?那什么都可以涨价了吗?”
网友“中国涵之”在江西博客中写道:“中央政府倡导更多的财力应该倾向民生工程。为民减轻负担。有的地方还为居民发放红包,以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内需。然而此时的南昌市政府逆中央精神而提高水价是不恰当的”、“本来就盈利的自来水垄断企业,凭什么说亏9700万就一定要让百姓买单?企业的审计报告有没有?企业的经营者年薪多少?自来水专项建设资金是否真的专款专用?等等,不能企业自身管理导致的亏损也成为提高水价的理由”。最后他表示,反对此时提高水价,政府责无旁贷的应该把部分用于形象工程的资金放到民生工程上,特别是人们必须维系生命的“自来水”工程。同时,也希望纪检、审计部门有必要检查、审计一下自来水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一个本该盈利的垄断企业为何总喊亏损?为什么同是民生企业的公交公司就不存在亏损呢?”
一个关系民生的重大涨价问题,居然参加的人员就那么几个居民代表,而且他们是否有资格代表民意,是大多数网友质疑的问题。当在媒体《江南都市报》在听证会的同时,随机采访10名市民,其中仅2名持中立态度外,都反对自来水涨价。对此,网友“大嘴鸟”指出,“听证代表不是民意的代名词,更多的时候只能代表一个生命的个体。他们到底能在多大层面上代表普通市民的意见?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听证者可以被指派,可以被授意,听证的结果也就不排除被操纵的可能,‘听证会’出现29:1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
他认为,“真正的听证会应该是一个政府听取民意、群众呼声的地方,开了就应该好好听取市民的意见。倘使听证会内坐的是某种单一的‘屁股’,又存在‘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形,民意就有可能被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