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政策解析
 
政策解析

关于《青田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修编)》的政策解读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0  来源:青田县水利局  浏览次数:539
 《规划》制定的背景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31号、《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电〔2020〕2号、《丽水市关于做好“十四五农村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青田县水利局于2020年3月委托浙江宏昌水利设计有限公司编制《青田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0年7月青田县人民政府发文(青政发[2020]75号)同意实施《青田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项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十四五”时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准确理解有效衔接的科学内涵,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部位,重点做好工作目标、机制和任务衔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03.13)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将构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四梁八柱’,谋划牵一发动全身的平台和抓手,率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2021年2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我省数字化改革工作。袁家军指出,数字化改革是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要瞄准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的改革方向;把握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数字赋能、现代化的改革特征;聚焦党政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的改革重点,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根本上实现全省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努力成为“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2021年2月,丽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丽人大常〔2021〕5号下发《关于我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三年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列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较好的完成了三年行动任务,但还存在着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实际效果仍然不平衡、农村集中规模化供水任务仍然很重、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仍然不扎实等问题,应引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大计,要继续高度重视,做到工作力度不松、投入力度不减、工作机构不散,保持抓农村饮用水工作的浓厚氛围。提出主要意见有以下几点:(1)思想认识要在提升,抓规划、抓机制、抓重点;(2)大力推进集中规模化供水,推进管网延伸、集中规模化水厂提升、一体化净水设备改造、水源工程建设;(3)不断健全完善运维管护一体化机制建设,城乡供水体系建设一体化、运维队伍一体化、建设运行经费一体化等意见。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形成以区域型规模化供水为主,乡镇和联村供水为辅,单村供水为补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建成信息化设施全面配套,工程运行县级统管和行业监管全面覆盖,水价机制健全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整合资源,以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

“十三五期间,已建设一批规模化水厂,合并了一批农村水厂,由于地形限制,很难再进行联村供水建设,故本次规划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的方式,“能延则延、能扩则扩”,科学合理确定工程规划布局与供水规模。主要目标为距离城镇水厂较近的农村,充分利用城镇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改造扩 容城镇水厂供水规模,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条件。

(二)巩固提升,对规模以下工程开展达标提标建设

对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水源条件有限、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供水工程,因地制宜提出标准化提升改造方案,分年度组织实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善制水工艺、改造供水管网、增设安防设施、美化厂区环境等,以解决部分规模较小的农村水厂净化消毒设施落后、输配水管网老化等影响工程效益正常发挥的问题。

(三)数字化建设,推进信息化供水服务

全面建设自动化监控系统,千人以上工程优先配备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在水源、水厂和管网等重要供水环节和部位,全面配套流量计量、水质监测设备,对水量、水位、少数关键水质指标、主要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在线监控和视频监视。建成城乡清洁供水管理平台,成立“青田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心”将所有集中供水工程纳入一张网、一张图管理,提升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农村供水强监管、优服务。

规划建设内容

本次规划分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其中非工程性措施涉及全县32个乡镇(街道)所有供水工程,涉及全县户籍人口57.18万人;工程性措施涉及32个乡镇(街道)303村29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实施后可满足59.95万人(包括工业区人口11.0万人,旅游人口2.15万人,下山脱贫人口1万人)的供水需求。

(一)工程性措施

1、延伸“四大中心水厂”管网工程

管网延伸涉及县城水厂、中部水厂、西部水厂、温溪水厂等四大中心水厂,管网延伸工程共33处(原规模化水厂管网提升2处),涉及31个行政村,共计人口4.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8万,旅游人口1.5万人),原规模化水厂管网提升0.36万人,新增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2.72万人。新增管网延伸设计供水规模4628m³/d,新建输配水管网长度318.0km。

2、(扩)建规模化供水工程

此次规划新(扩)建规模化供水工程主要涉及新建水库、新建引水工程、新建规模化水厂及扩建水厂。

规划新增规模化水厂规模设计日供水达到4.42万m³/d,共计新(扩)建供水水库工程3处(小溪枢纽水库、中央坑水库、金叶水库),加固水源工程1处(北山镇镇自来山塘),引水工程2处(小溪枢纽至县城水厂、滩坑引水工程腊口出口至西部水厂),新建规模化水厂3座(滩坑引水水厂、吴坑乡集中水厂、舒桥乡集中水厂),改造提升水厂1座(北山镇自来水厂)、扩建水厂1座(中部水厂),新建源水管道(隧洞)长度59km,更新配套输配水管网413km,改造水厂净水工艺及配套消毒设备等。规划项目实施后以上供水工程可满足43.54万人供水需求(包括户籍人口30.89万人,工业区人口11.0万人,旅游人口0.65万人,下山脱贫人口1万人),共涉及17个乡镇(街道)113个村29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新增规模化供水户籍人口5.39万人。

3、高标准改造提升单村供水工程

虽然通过规模化水厂建设后解决了大部分农村规模化供水需求,但受地形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影响,部分偏远山村仍然无法实现规模化供水,为了保证这部分偏远山区群众供水安全,针对这部分村庄仍然需进行单村供水高标准的改造建设,规划单村供水工程共198处(涉及125个行政村),设计供水规模12581m³/d,新建水源工程198处(堰坝),源水管道长度314.0km,更新配套输配水管网1216.5km,改造水厂净水工艺及配套消毒设备等,受益户籍人口8.35万人。

4、单村水厂更新改造提升工程

近几年的达标提标建设有部分供水站,由于当初修建没有考虑对水质的深度处理设施、设备,现有制水工艺很难解决当前水环境的污染与新的饮用水标准之间的矛盾。针对这部分供水站进行改造提升建设,规划改造提升供水站共158处(涉及71个行政村),设计供水规模5214m³/d,改造水厂净水工艺及配套消毒设备等,受益户籍人口3.48万人。

(二)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主要为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由一家专业运维管理机构统一对全县城乡供水工程进行统一运行管理,同时对全县50座户籍人口千人以上和常住人口500人以上供水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对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

充分融合在线监控、自动控制、智能分析、数据集成等新技术,依托水利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总体框架,以“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监测监控感知设备为基础,利用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支撑层提供的各类资源,聚焦“城乡同质饮水和城乡供水安全”,以“数据集成、业务协同、在线监管、掌上服务”为总体要求,强化城乡供水行业“监管+服务”,着重构建“一库、一图、一网”,即一个全覆盖的城乡清洁供水数据库,一张全要素的城乡清洁供水信息展示图,一个涵盖全县城乡供水水源、水厂、供水管网、供水终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业务系统。同时规划成立“青田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心”统一由一家单位管理全县供水工程,中心下设信息集成大厅、仓储中心、培训大厅、水质监测中心、应急抢修中心、相应的办公室及设施,提升我县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供水行业转理念、促管理、强监管、优服务。

《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制

十四五规划是青田县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基础上对供水保障方面的提高性工程,是规划区农村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是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保障、加快两个文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措施。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加强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领导,为农村供水工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加强组织协调,督促各级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协调联动:水利部门技术到位,财政部门确保资金投入,审计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督使用,计划部门加强项目管理,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结合”的工作体系。

(二)多方筹措资金,引入市场机制

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关键在于增加投入,要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农村供水工程的资金投入。按照加大地方投入,中央、地方、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多渠道筹资。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二是通过政府投资、贷款、融资等,积极落实地方政府投入;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引导供水企业和业主投入,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发动群众,多方集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三)规范工程建设,落实管护主体

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工程建设方案、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分方案、资金筹集、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供水水价等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的意见;在工程建设期间,吸收受益农户代表参与监督;在工程建成后交由青田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心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公开、公正、透明。

加强技术规范的宣贯,推广典型设计、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水平;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厂家,并结合国家科技支撑和重大水专项等项目,在水源开发与保护、饮用水中氟、砷、碘超标等特殊水质与微污染水处理、消毒、水质检测、自动控制、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整合各方力量,开发可靠实用、成本低、效果好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好技术集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与推广工作。

(四)加强运行管护,确保长效运行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探索工程建后管理模式,落实维修养护经费: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建设,积极推行“供水总站(公司)+水厂+农户”、“水厂+协会+农户”、“以大带小”等管理模式,并创新管理模式,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二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运行成本+大修费用+折旧费+微利”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并从水价中计提相应的维修养护资金实现“以水养水”。三是全面建立区级维修养护基金,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水价反哺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确保工程长效运行。规划成立“青田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心”统一由一家单位管理全县供水工程,中心下设信息集成大厅、仓储中心、培训大厅、水质监测中心、应急抢修中心、相应的办公室及设施,提升我县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供水行业转理念、促管理、强监管、优服务。

 

解读机关:青田县水利局

解读人:叶小雷 0578-6509061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