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星消息(信息员 骆黎斌) 8月5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举行了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通水仪式,标志着奥运供水的保障度进一步提高。改扩建后的田村山净水厂,其日供水能力由17万立方米增至34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市区又增加了一座日供水为17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水厂;同时在改扩建中采用了臭氧接触和活性炭吸附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确保出厂水水质更加优良。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首期供水规模每日新增8万立方米,使该厂总供水量达到每日25万立方米;待后续外流域水进京后,总供水能力将达到每日34万立方米。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的通水,使奥运期间首都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满足首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需求意义重大,为今后迎接外流域水进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建成的田村山净水厂是京水集团第一座大型的地表水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7万立方米。由于北京西高东低的特殊地势,在城市供水格局中,地处京西的田村山水厂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的加快,新住宅小区的兴建,特别是五棵松体育馆等大型设施的建设,自来水需求进一步加大。为了满足北京西部快速发展的用水需求,充分发挥现有水厂的设施能力,同时为处理外流域水奠定基础。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4月10日破土动工,总投资约2.5亿元。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新建综合池、清水池、污泥处理厂,改扩建配水泵房、变配电系统、自控系统等。参与建设的单位精心论证、精心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参建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施工工期紧、标准高、施工场地狭小等重重困难,实现了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在奥运会前正式通水的目标。
在历时一年多的工程建设施工中,京水集团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为目标,使整个工程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工程体现了集约性。一方面整个工程没有新征一分用地,都在原来的水厂内进行,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另一方面,用少量的投资,就实现新增日供水能力17万立方米,如果要建设一座新的同等能力的水厂,所需投资要在此基础上成倍增长,建设周期也更长。用少量的投资换来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水厂,这是京水集团走集约型、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
二是工程体现了科技性。为了有效应对多水源变化、原水水质的不确定性等情况,在改扩建工程中,京水集团采用了臭氧接触和生物活性炭吸附、V型滤池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实现了对原水的深度处理,确保了出厂水水质更加优良,为应对多水源和水质复杂化的原水状况增加了新的有效技术手段,提高了京水集团应对多水源水质的工艺储备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工程体现了环保性。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京水集团在田村山净水厂改扩建工程中,充分考虑环保性要求,设计并新建了日处理规模为34万立方米的污泥处理厂,以水厂满负荷计算,每天可回收的工艺废水将达到8000立方米左右。经过处理的废水通过循环再利用,有效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通过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既解决工艺废水排放问题,又实现了绿色环保的总体目标。此外,凭借京城西高东低的地势,西部供水能力的提高也节省了大量的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