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凤山门外的凤山路因排水管径过细,服务年限超龄等原因,经常引起堵塞,雨水倒灌至沿线居民家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雨污管道合流,周边小区、单位每天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排中河,对沿河水域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去年,杭州市上城区把凤山路列入污水收集系统改造项目,重点解决管道截污及雨污分流问题,同步带动立面整治,绿化调整,交通改造,路灯、环卫设施改建等项目。到去年国庆前工程全部完工时,更换了含周边居民小区在内的全部雨污水管、对沿线污水出口进行截污,并全程实施雨污分流,日截污量达1000立方米;重新铺设了直径为1000毫米的自来水主干管道,同时将原来断裂、残缺的绿化带串珠成线,与凤山公园实现延伸连接,形成绿化整体景观带。此次改造总投资达700万元,使凤山路人居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家住凤山路131号的钱师傅说:自己在这里住了50年,第一次感觉到清洁卫生、赏心悦目。
这些年来,杭州市民时时能感觉到杭州水环境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与杭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大提高直接相关。
作为江南水乡的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溪,又临海,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为了保证水环境不被污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是个关键。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推进,杭州市的城市污水收集、输送、集中处理的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较快,而污水收集系统由于覆盖面大、工作难度大等原因相对滞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市把城市污水处理的源头————建立收集系统即截污纳管,作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重点工作来抓。
杭州市是国内最早专门建立市、区两级政府截污纳管办公室的城市,2006年,又完成了《杭州市主城区截污工程规划》,截污纳管专项经费也不断增加。2007年,投入截污纳管的专项经费就达到2.67亿元,完成150个生活小区、150个污水收集系统,以及157家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78.1%。
杭州市截污纳管的一大特点是市、区对接,优势互补。截污纳管工作截污量大,任务重,特别是生活小区、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难度大,因此,市、区两级以各自的人、财、物为资源实行对接,市、区联动,齐抓共管,确保生活小区、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同时,各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思路,截污纳管工作各显特色。如下城区以河道排出口为截污主线,安排了涉及中河排出口的贡院生活小区项目、涉及东河排出口的凤起路刀茅巷污水收集项目和军械所生活小区项目,以及涉及上塘河的杨家里农居项目等等;西湖区以西溪湿地周边山河沿线为重点,做好沿线山溪截留整治;江干区则加大了向城郊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的力度;而上城区经过克难攻坚,全区全年完成45处截污纳管工程,工程累计惠及居民、单位、店铺近20万户。
近年来,杭州市开展了一系列“民心工程”大大促进了主城区的截污纳管工作。从2004年以来,杭州市已先后对800条背街小巷进行完善工程,这其中包括了在背街小巷中,实行雨污分流的截污纳管工作;从去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对468个庭院2614幢房屋进行改善工作,以及从去年开始,用3年到5年时间,完成对156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工作,也包括了截污纳管工作。从去年开始,杭州市又开始治水工作:用5年时间,完成对绕城公路以内长度为1公里以上的273条市政河道,全长约830公里,开展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而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作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截污。
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市正在实施的奋斗目标,随着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工作的深入开展,杭州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必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