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重庆璧山区创新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6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浏览次数:510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西南地区重点解决储水供水和水质达标问题。重庆市璧山区严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扎实推进“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彻底解决农村供水难、水质差、水价高等问题。央视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以及中国水利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一、破除体制障碍,规范统一营运

  改革前,璧山区城乡共有14个水厂,由市水投集团、区水利局、镇街、民营、村集体组织等不同主体负责。“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导致农村供水标准和监管难以统一,相邻区域的水价、水质、服务等参差不齐,群众意见很大。针对标准和监管不统一的问题,璧山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市水投集团合作,并购、整合原区属国有12个乡镇水厂(2个为城区内),成立村镇供水公司。公司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负责城乡供水,统一开展供水设施改造,统一开展水质监测、统一公示水费水价。璧山区农村供水在重庆市率先实现与城市供水“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以上。

  铁石水厂车间 

  图1  璧山区河边镇铁石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制水车间

  二、健全监管机制,保障水源安全

  璧山区是西南典型的重度缺水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重庆市的1/3、全国的1/4,由于历史原因,水源地(水库)污染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璧山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水源水质管理,从2018年起,用3年时间累计投入近1亿元,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提升治理,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一是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监控系统。全区18个饮用水源水库均安装了实时监控系统,对库周开展确权划界,设置规范化防护隔离网。二是开展常态化巡查。对18个水源地506个污染源建立台账,纳入河长智慧巡河系统监管,聘用专业安保人员开展物业化库面保洁。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在饮用水源周边实施“库内修复,库外截污”,建设生态湿地1600多亩,有效削减库周农业面源污染。四是严格水质检验。区水利局联合卫生健康委,对全区14个万人水厂,每月监测10项指标,每季度监测42项指标;对17个独立水站,每季度监测10项指标,每半年监测42项指标;对分散供水工程,每年监测17项指标。区生态环境局每月对饮用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经过2年多治理,全区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

  三、强化运行管护,提升供水质量

  改革前,璧山农村供水实行“一村一表”总表制,总表前由供水企业管理,总表后由镇村管理,管网阀表设置没有考虑维修和管理需要,一个村社仅一两个表闸,村表串联,一个地方坏了也不敢修,一修整个片区要么全部断水要么全部跑水,管网漏损率普遍达25%以上,甚至个别村民用自来水浇地,全区历史欠缴水费达380万元。针对这一问题,璧山区多管齐下,扎实做好管网建设维护,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一是抓工程质量。区水利局牵头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针对工程点多面广、隐蔽性大的特点,除严格按合同规定外,实行项目人员脸卡签到,现场监管工程视频、图片存档。二是抓精准运行。对全区所有PVC管更换为PE管,在各居民集中点、转换管径处及分支处更换或增加3万余个表、阀、闸,投资300多万元建立电子地图,促进维修监管更加精确。三是抓旧网改造。对亟需改造的供水设施网络,通过村社申报,镇街、村社、供水公司、区水利局四方核定验收后,由供水公司统一实施验收,降低漏损量。四是抓保险保障。由区水利局担任投保人,每年出资15万元,为全区所有农村供水管网购买财产保险,消减自然灾害对工程带来的损失。五是抓供水设施确权。由区水利局牵头,对农村供水工程开展确权颁证,明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盘活经营权,增强村集体和村民管水用水的主体责任意识。改革后,水量漏损率普遍下降到15%左右,历史欠缴水费清缴达100%,供水设施质量问题整改达100%。因降低漏损和节约用水的量,每年全区可节约100万吨。

  如符家村建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志愿管护队。符家村组织党员通过包片包线包户等方式,参与到供水设施建设和管护中,全村43名党员联系602户用水户,通过党员引领、用水户参与,形成联防联控合力。组建6支党员志愿管护队伍,由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包线方式划定责任区,形成网格化管理,每月对全村供水管网设施、管线进行全面排查,改造17公里PVC管网,增添287个表闸阀,改造后漏损率从53%下降到17.5%,水价从7元/吨降到3.2元/吨。

  改造供水管网 

  图2  璧山区改造供水管网

  团坝村片区党员、水管员日常巡查 

  图3  管水员日常巡查管网

  四、创新运营模式,合理调降水价

  改革前,由于农村供水主体分散、管网年久失修、计费标准不一等原因,农村供水成本高达8—10元/吨,致使部分地方已通自来水,村民却弃而不用。来凤街道三星村因缺乏管护监督机制,2018—2019年供水成本最高摊到60元/吨,导致自来水虽已接通群众家里,村民却弃而不用,重新到田间地角挑水喝。针对这一问题,璧山区创新运营模式,有效降低农村供水价格。一是压实供水企业责任。村镇供水公司主动对农村供水出让20%的漏损量,按实际售水量的80%收取总表后水费,并承担全区农村供水工程日常运行和维修养护工作。二是统一水费定价。区政府统一实施“两部制”水价、“阶梯式水价”,引导节约用水。对农村用水户实行“基本水费+定额水费+完全成本水费”。明确了基本水费为2元/(户·季度),每人每月2吨以内的定额用水量,按政府城镇供水定价3.1元/吨收费,超过定额的按完全成本收费(目前一般最高摊到3.8-4元/吨)。基本水费用于弥补农村供水工程设施维护。完全成本水费有利于防止浪费,促进群众节约用水。改革后,村民水价全部降到3.2元/吨。三是加大财政补助。区财政每年预算800万元补贴农村供水工作,其中400万元为“同网同价”的水价补贴(实际漏损率下降到20%以内,政府也不用补贴),400万元为维修基金和管水员工资补助。改革后,水价下降到3.2元/吨,历史欠缴水费100%清缴,水费收缴率达100%。

  新房村宣传栏2 

  图4  璧山区大路镇新房村公示用水量及水价

  五、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全民共治

  改革前,供水企业、镇街、村社、群众责任缺乏动力,管理缺位,“治水”工作难以开展。针对这一问题,璧山区强化正向激励和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一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农村饮水工作纳入璧山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全区通报并影响镇街奖补资金的申报。制定管水员专项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其劳务补贴金额挂钩。二是用准奖励“助推器”。建立维修养护资金使用激励机制,财政补助资金分配与维修养护绩效挂钩,当水费收缴率达到100%和管网漏损率低于20%时,实施维修养护工程可申请区级基金补贴60%;反之,水费收缴越低、水量漏损越高的补助越低。建立农村饮水水费计收奖励机制,当水费收缴率达到100%时,可留存结余水费的30%作为“奖励基金”,会同留存的“基本水价”用于管水员的劳务补贴和有明显带头作用用水户的奖励。三是发挥党建“引领力”。以村为单位,全覆盖成立用水户协会并依法登记为社会组织,用水户协会加入率达100%,由村党组织书记按程序担任协会理事长并建立“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村级党员人熟地熟优势,带头参与巡查供水管网设施包片包线包阀、联系住家周边用水群众包户包表,带头缴纳水费、宣传政策法规,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改革后,党员代表、村社老干部、群众代表各方踊跃参与“治水”,基层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如新房村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治水”。通过设立“水价治理先锋岗”、建立“评优评先机制”,增强党员责任心,推动党员干部在用水管水工作中,激发干劲、展现本领、兑现承诺,做到设施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运行。针对群众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对漏水损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设立举报奖励机制,群众发现跑冒漏滴现象及时上报的,可奖励生活用品1件,激发群众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用水户的责任感。该村漏损率由40%下降到17.8%以内。

  二郎村党员承诺 

  图5  璧山区三合镇“党建引领、水价治理”主题党日活动

  大面坡村委会外貌 

  图6  璧山区正兴镇大面坡村党建宣传角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