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北京发展节水灌溉 "节水中国行"在京拉开序幕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5-2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573
  5月22日,由水利部主办的“节水中国行”在北京拉开序幕。
  “北京农业用水已从第一位退下来,位居第二。”北京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介绍说,“十五”期间农业用水量由2000年的16.5亿立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13.2亿立方米,减少22%。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比例由45%下降为38%。农业灌溉用水由亩均273立方米下降到245立方米。全市灌溉水利系数由2000年的0.55提高到2005年的0.65,比全国平均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0.45高0.20。而记者更关心的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北京农业用水是如何降下来的?
  记者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区村发现,庞各庄现在的西瓜大都生长在大棚,现在市场上卖5元一斤。一位姓肖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用了膜下滴灌,瓜的口感就好,再加上大棚种植上市早,利润比露地种植要高3~4倍。
  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该村的农民用水协会。在一座仿古四合院里,一套电脑设备统管了全村132户的用水。该村灌溉全部是输水管道化,并相应地配套了软件管理,实现了用水逐棚计量,定额管理,全村用水量每亩比过去减少了50%,用电量减少50%。此外,全村设计了37亩集雨面,年集雨量1万立方回补灌井。
  怀柔范各庄农民白玉桂的10亩葡萄园里装有测墒仪。老白说,该不该浇水“它说了算”,而要能用上水,得用卡。老白将卡插入一个装置,水就从管道流到他的蓄水池。加上地里的滴灌设备,每亩投入2300元,老白当了这项技术的示范户,节灌设备的钱是国家出。他说,葡萄开花要控制用水,大水漫灌做不到,葡萄疯长,影响产量。用滴灌后,就做到了。
  据了解,北京采用管灌、喷灌、滴灌等工程措施,已经使节水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409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464万亩,占全市550万亩灌溉面积的比例由74%提高到84%;另外,全市农业机井26333眼,有24700眼装上了水表,实现了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全市成立的农业用水协会和小组已有733个。
  来到慕田裕长城脚下的怀柔官地村,毕小刚指着依村而淌的小河说,过去,这里民俗旅游的生活垃圾曾经让这条河臭气熏天。
  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在村里建了4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再生水装置,使这条河不但变清,而且还可利用再生水种菜、浇花。另外,2005年在山区小流域雨洪水资源利用与节水灌溉的结合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不难看出,北京农业用水降下来,关键是建立了让农民在节水中获利的机制和用水受益者的管理责任机制。毕小刚说,下一步,在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时,为让农民积极参与,在设备投入上将是国家拿大头,个人拿小头;另外,目前正在酝酿将农业用水纳入水资源管理,农业用水从目前的只收取电费变为收取适当的水资源费,以适应将水作为重要资源集约使用和分配的经济体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